88看书>网络游戏>暗黑大宋>第849章 冷处理

王巨正在看信,蔡确的信。

张荐与段天水已经前往华亭县,不过黄浦江暂时没有几人知道。

这条运河不是画一条线就能解决的,得要下去察看当地的具体地形,各条河水的流向、水流量,才能确定具体的位置,深度与宽度。

同时还要对各条支流进行一些疏导浚修,安排大量陡门,也就是各个船闸与水闸。

就算段天水再能干,也要花费几个月时间。

但时间不会产生冲突,因为正式修建这条运河也要等到秋后了,才能避过汛期,水位线也相对比较低,百姓也正好到了农闲时候,那时才能真正开工。

因此段天水下去察看后,再写一份计划方案,递到秀州,再于两浙路财政中抽调一些钱帛,就可以动工了。而且就在于两浙路低调地将这条运河方案处理了,不会惊动很多人。

不过两人的任命,还是引起了一些争议声。

想一想,有多少权贵子弟与四五甲进士正排队等着朝廷候补差职呢,现在朝廷却让两个胥吏出身的人物担任紧县的知县与主薄,大伙能乐意么?

蔡确答复也简单,张荐虽是胥吏出身,但从密州市舶司,再到密州银行务,京城银行司,都证明了他的才干,国家用人必须唯才是举。

至于段天水同样很简单,华亭县虽是东南第一大县,不过华亭整个中南部地区地势低洼,时常遭受涝灾之苦,国家不乏治水人才,但这些人不可能让他们仅担任一个华亭县的主薄了,在找不到好人选的情况下,蔡确才选择了段天水。

以及郏亶。

张段二人还好一点,毕竟是低级官员,但郏亶的任命,引起了许多人反对。

当年郏亶将苏州折腾得“天怒人怨”,现在朝廷又将他调往两浙路,是何意思?

但这些争议声一直没有闹大,目光一起被西北吸引了。

朝廷撕毁和议,下达伐夏诏令,同时又下达了一份诏令,发行国债!

王巨用兵十分奢侈。

还要大量移民,移民安置的费用,补贴,这些费用同样十分惊人。

此外,考虑到局部地区交通不便,造成极度落后,又要大修道路。

未来北方还要陆续修起一道长城。

不是有了长城,就可以安然无事了,明朝有了长城,鞑靼人照样南下抄掠。杨六郎在河北广植树木,深挖湖泊,形成一道绿色长城,宋真宗时,辽军照样南下。

但有了长城,无疑增加了防御厚度。就象唐朝,因为幽云在自己手中,所以突厥人在武则天时南下,不敢深入到中原,后路会被断掉的,后路一旦断掉,意味着全军覆没。或象辽国那次在澶州城下,他们没有力量进一步南下,随着宋朝援军源源不断而来,宋真宗亲临前线,定州还有王超的十几万宋军,辽国那次真的真的很危险。

然而王超这厮太不争气了,所以两国就“和好”吧。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帛,国库钱帛不够用了,因此赵顼与宰执们十分担心,于是王巨想出了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国家借助银行司共发行四千万贯国债,年息四分,比银行司本身存款还要高上一分,共分四批,每批一千万贯,第一批后年银行偿还,同时还包括八十万贯的利息。第二批大后年,偿还一百二十万贯利息。依此类推,第三年偿还一百六十万贯利息,第四年偿还两百万贯利息。

这批国债于全国按照各州府的经济情况,分批发行,由百姓自发地带着钱帛前去各行务认购,购完为止。

当然,到了后年,西北应当基本安定了,只要国家不再大规模用兵,依现在国家收入情况,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盈余,这一千来万贯,并不算沉重的负担。

实际上只要西北不再爆发大规模战事,仅是兵费一项,一年也能节约出来一千多万贯。想一想,因为西夏,这八十几年宋朝花了多少钱帛?直接的间接的,能达到十几亿贯,甚至二十亿贯!

对这个模式大家也不算是太陌生,比如以前各州的积欠,其实就是变相的国债。

彼岸那次大采购,也是一种变相的国债。

但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当打不当打。

到了这一步,大家一起恍然大悟,敢情皇上、王巨以及几位宰相,将辽国当猴耍了。

为朝廷果断走出这一步欢呼喝彩的人占据了多数,但是还有不少“精英”,对此严重不满。

这种思想的源头,也就是来自赵匡胤那个玉斧画大渡河,开拓边缘地区国家受益不多,相反的,还会浪费大量中原百姓的血汗钱,如果来上几次大叛乱,那更是雪上加霜。

不如就这样吧,虽然疆域面积不大,但能经营一个太平国度。

真若是这个思想那也是一说,关健越往后就越产生了一种畸形的想法,那就是超级厌战。甚至到了南宋时,俺们占据南方也蛮好的,照样升官发财,所以与金人议和吧。

然后元蒙来了,如果两宋之时,不排挤岳飞、韩世忠,再重用二吴兄弟、刘锜,匡扶中原,以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元蒙能不能灭掉宋朝?

并且这种可怕的想法就象瘟疫一样,一代胜似一代。

到最后老百姓爱国不是好的,而是贼!恐怕就是秦桧汪精卫也不敢说爱国者是爱国贼吧。

当然,与那些精英一样,这部分士大夫也不是想宋朝灭亡,而是害怕灭不掉西夏,又激怒辽国,宋朝就危险了。不如就象现在这样,软一点就


状态提示:第849章 冷处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