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隋末我为王>312.第312章 见死不救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这句话半点都不假,大业十三年黄河中游一带暴雨成灾,江淮一带却是旱情严重,并且早在大业十二年就因为旱灾而粮食减产严重,再到了大业十三年的春荒时,淮南诸郡就陷入了可怕的饥荒之中,饥饿的百姓先是吃树皮树叶,后煮土为食,再然后——诸物皆尽,乃自相食!

走投无路之下,大量的百姓揭竿而起,举旗造反,结果这也给了以杜伏威、李子通为代表的江淮起义军发展壮大的大好机会,两次被陈丧良打得穷途末路的杜伏威更是把队伍壮大到了十万以上,直接在隋炀帝的眼皮子底下横行无忌,不断的攻城掠地,连取高邮、六合与历阳等江淮重地,声势大振,还直接把老巢建在了距离江都仅两百里的历阳城中,藐视隋炀帝到了极点。

隋炀帝当然不可能对此忍气吞声,为了剿灭杜伏威,隋炀帝先后派出了公孙上哲、陈棱与来整等隋军名将进剿,然而却是连战连败,先是公孙上哲被杀,然后陈棱全军覆没,仅以身免,接着来护儿最得力的儿子来整被打得没脾气,根本就不敢和杜伏威正面对抗。隋炀帝束手无策之余,也只好继续他的鸵鸟战术,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任由杜伏威在江都周边胡闹,只要他不来骚扰江都就行。

这里得为陈棱、来整等人说句公道话,不是他们不能打,也不是他们贪生怕死畏惧杜伏威,是饥谨遍地的大环境放在了这里,无论怎么的进剿讨伐,杜伏威的军队都是越打越多,他们却根本就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情报不畅道路不通,举目皆敌越打越少,所以那怕是当年一巴掌抽得杨玄感同党元务本满地找牙的名将陈棱,在一度占据上风的情况下,也照样被杜伏威的人海战术活生生磨死,最后彻底淹死。

鸵鸟战术终究还是无用,隋炀帝再是如何的以酒色自娱,拒绝去为糟糕局势操心,噩耗坏消息还是一个接一个的传到了他的耳中,除了都已经无数统计数量规模的叛乱起义外,最让隋炀帝大发雷霆的就是虎牢关失守导致洛口仓与东都一同告急的情况了——瓦岗军攻入荥阳危及通济渠后,隋炀帝与东西两都的联系本就十分困难,现在虎牢关也被裴仁基丢了,隋炀帝再想遥控指挥北方诸郡当然也就更加的难上加难了。

还好,如元文都、段达和杨侗等人所言,看到陈丧良三骑退敌力保洛口仓不失的奏报,隋炀帝倒没追究陈丧良不能迅速夺回虎牢关的责任,还对陈丧良的当机立断与智勇双全大加赞赏,下诏颁赏。然而对裴仁基,暴跳如雷的隋炀帝则颁下严旨,诏令剥夺裴仁基的一切官职爵位,暂不问罪仍留原职,自收到诏书起,限期三十天内夺回虎牢关,否则两罪并罚,从重问罪!

面对着隋炀帝在暴怒中下达的这道不符实际的旨意,裴氏族长裴矩做了最后的努力挽救,指出裴仁基手中的军力有限,而瓦岗军人多势众又占据雄关,仅凭裴仁基的力量没多少可能成功夺回虎牢关,东都兵马需要守卫的重要城池仓库太多,能为裴仁基提供的帮助肯定不多,力劝隋炀帝冷静行事,重新考虑。然而隋炀帝却怒吼道:“他手里的兵力不足,难道不会从其他郡调遣兵马?朕封他的是河南讨捕大使,黄河南面七郡的兵马他都可以调遣,他难道不会从这些地方调兵?”

看到隋炀帝的铁青脸色,裴矩咽了一口唾沫,不敢吭声了,老实奉旨之余,裴矩也只能是赶紧给陈丧良写了一道书信,要求远房侄子尽可能帮助裴仁基按期夺回虎牢关。好在裴矩也知道陈丧良目前的处境同样不妙,既得守卫东都、洛口仓和上洛仓这些重地,又得扛起东都军政事务,同时还得防范来自四面八方的贼乱威胁,所以裴矩也没有逼迫陈丧良一定办到,仅仅只是要求陈丧良尽可能保住裴仁基——实在不行,裴矩也无法强求,只能是放弃裴仁基这个不成器的族人。

正式收到了隋炀帝的诏书后,裴仁基的脸色当然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心情要多焦急就有焦急,焦急与恐惧之下,裴仁基除了赶紧着手布置反攻准备外,再有就是马上向远房侄子陈应良求援,向陈应良说明情况,请——准确来说是求陈应良赶快出兵,帮自己夺回虎牢关完成隋炀帝交代的任务。

隋炀帝、裴矩和裴仁基联手给陈丧良出了一个大难题,虽说收到裴矩的书信和裴仁基的恳求时,陈丧良的身体已然痊愈,带兵打仗已经不成问题,但洛阳城内的水患问题还是十分严重,同时因为连日大雨的缘故,河南郡十四个县有八个县都受到洪灾影响,灾情不轻,受灾民众以十万计,这些灾民如果料理不好,随时都有可能象大业十二年一样爆发民变,此外天气也是一个大问题,连绵春雨还没有完全停止,被雨水浸泡得过于松软的土地仍然不太适合用兵作战,对隋军攻取虎牢关增添了许多难度。

更关键的是,陈丧良现在很不想和瓦岗军主力决战,因为东都的兵马军队目前还不够强大,名誉上有十万军队,但实际上能够起到核心骨干作用的精锐屈指可数,除了陈丧良的谯彭旧部和报国军外,也就是在辽东战场上幸存的一些右武卫老兵能够派上用场,精锐数量偏少,剩下全是二线队伍和扩编没几个月的新兵。而瓦岗军在虎牢关立足已稳,驻军数量至少也在五万以上,其中百战老兵数以万计,陈丧良就算和瓦岗军主力决战打赢了,也非得元气大伤不可,精打细


状态提示:312.第312章 见死不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