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隋末我为王>503.第503章 孤军深入

考虑到连年征战将士疲惫,百姓负担太大——陈丧良是有隋文帝和隋炀帝留下的粮食可以挥霍,但其他军需辎重却必须要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所以陈丧良之前并没有打算这么快就进兵中原,还一度打算先给刘长恭和裴行方送去一些帮助,让他们先把比较容易收拾的萧铣干掉,让主力多做休整的同时扩大南方地盘。

三大帮凶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徵都极力反对陈丧良这么做,都指出道:“殿下,我们的主力是连年征战将士疲惫,但王世充贼军比我们疲惫百倍!如果说现在我军主力只剩下八成战力的话,那么王世充贼军最多只剩下一半!现在出兵,我们平定王世充的把握反而还要更大些!”

“殿下,臣下知道你是体恤百姓,不愿频繁发起大战增添百姓负担。”房玄龄又指出道:“但殿下不要忘了,倘若我军如果不抓紧时间出兵平定王世充,给了他喘息的机会,那么他就可以把李密败逃后主动向他投降的中原地方力量整合在一起,集沙成塔,建立一股足以与我军正面抗衡的强大力量,到了那时候,我们再想出兵平定他,不但面临的阻力会增大数倍,百姓所承受的负担也会大上数倍十倍,甚至几十倍!”

“所以,出兵东都,宜早不宜迟!”说到这,素来温和的房玄龄难得大力一挥手,大声说道:“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天下百姓苦战乱之灾久矣,人心思定!殿下你此时出兵征讨王世充,还太平于中原,顺天应人,中原百姓定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关中百姓也可在此一战之后安享太平,再也不必遭受战乱之苦!殿下你何乐而不为之?”

觉得几个帮凶言之有理,又考虑到长痛不如短痛,还有李靖也从太原写信来建议陈丧良尽快出兵中原,不给王世充喘息和巩固新降郡县统治的机会,同时袁天罡也指出洛阳今年的气候是春夏少雨,适合用兵。陈丧良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咬牙下定了决心,决定再次亲自率领主力东征洛阳,并采纳魏徵的建议,先把该准备的都基本准备好了才公开出征决定,又故意把出兵日期在讨王檄文上直接写明,给伪郑朝廷制造恐慌气氛,也彰显陈丧良的张狂气势,鼓舞隋军将士的士气。

陈丧良这一手确实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讨王檄文传至洛阳之后,内部问题十分严重的伪郑朝廷立即就是一片慌乱,一边让疲惫不堪的主力军队全力备战,一边慌忙驱使百姓修筑大量军用工事。本就过于劳累的郑军士卒因此更加劳累疲惫,一直饱受劳役之苦的东都百姓除了继续得为郑军免费干苦力外,还要自行承担耽误农时的危险,因此丁壮逃亡现象十分严重,本就不是很得民心的伪郑朝廷也不得不下令追杀逃役百姓,以刀枪皮鞭逼迫无辜百姓放弃春耕为军队卖力,民怨沸腾。

这道檄文也给陈丧良带来了一个负面效果,那就是说出了的话就必须得一定算话,偏巧二月初八那天大兴一带降下了大雨,并不适合誓师出征,但是为了兑现诺言,身体底子并不是很好的陈丧良还是冒雨主持了出征大典,顶风冒雨率领大军东征,再加上回师大兴后在一群娇妻美妾身上辛苦过度的缘故,结果才到了当天晚上,陈丧良就发起了高烧,病情相当不轻,不得不躺进马车里抱病统军东进,很是受了一些活罪。

按理来说,大军刚刚出发主帅就突然病倒,于军心士气应该十分不利才对,无奈陈丧良在这方面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说他在出征期间突然病倒,不要说陈丧良的敌人不信,就是隋军将士都不肯相信,无不认定这又是陈丧良的坑敌妙计,士气不但没有受到半点影响,相反还又提升了一些。曾经在这方面吃过陈丧良大亏的隋军大将薛仁果还公开抱怨道:“殿下怎么又来这套了?能不能换点新鲜的?他用装病这手骗了多少人了?王世充老匹夫又不是傻子,怎么还可能再上他的当?”

只有房玄龄和袁天罡、尉迟敬德等少数亲信帮凶知道陈丧良这次是真病,再听到了军中传言后,房玄龄和袁天罡等人索性建议陈丧良把自己患病的事大肆对外宣扬,故意让隐藏在民间的郑军细作也知道这件事,一边故布迷阵让敌人摸不清楚陈丧良的虚实,一边乘机放慢进兵速度,减少每日行军路程,让陈丧良可以在稍微轻松的环境中安心养病。

确实病得不轻的陈丧良接受了房玄龄等人的好意,吩咐依计而行后,又微笑说道:“想不到骗人骗多了还有这样的好处,以前我动不动就装病骗人,敌人吃的亏多了,到了我真病的时候,敌人就说什么都不敢随便相信了。估计我那位岳丈听到这个消息后,肯定也得象薛仁果一样的大喊——你还是骗别人去吧,老夫不是傻子!不会上当!”

房玄龄等人大笑,都说王世充肯定是这反应,陈丧良也自嘲的笑笑,然后又突然轻轻叹息了一声,说道:“只是这么一来,就耽误了我的大事了。”

“耽误了殿下的什么大事?”房玄龄一愕问道。

“攻取洛口仓。”陈丧良不动声色的说道:“东都城池坚固,皇城和宫城都是砖包夯土结构,我们的火炮攻城战术和火药爆破战术都对这种城墙作用不大,王世充的用兵风格又是以顽强见长,打败他容易想把他击溃却无比困难,我们攻打东都洛阳必然要面临长期苦战。但东都洛阳有个致命弱点就是粮仓距离城池遥远,城中存粮不足,所以我本来打算尽快推


状态提示:503.第503章 孤军深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