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柳树湾记>第二十一回 两度反攻

且说十二月九日上午十一点钟的样子,盘踞在光华门护城hn岸以及中和桥北防空学校的小鬼子,突然遭到了雨花台守军的猛烈炮击,一片混乱,死伤惨重。与此同时,通济门外东侧的五六百名守军也正在悄然集合待发。

易安华旅长对全体官兵说:“弟兄们,小鬼子占领我东北、华北、sh,又来围攻我首都,国难当头,正是我们精忠报国之时!如果不能生还,惟愿效法伏波马革裹尸!”士兵振臂高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宁碎头颅,不求苟且!血债血偿,还我河山!”悲壮之情,荡漾在外秦淮河上空。“好,现在下达作战计划……这次行动,要快,敌人正遭到炮击,机不可失。各部独立作战,协同配合。学生兵走在中间。出发。”士兵争分夺秒,直指中和桥南岸。

易安华是黄埔三期的,淞沪会战时曾悲壮地写下“不灭倭寇,誓不生还。国将不保,何以家为”的誓言,奋勇杀敌,立下战功,升任少将。sh沦陷、撤回南京后,奉命率残部驻守城南外围的通济门至光华门西侧一带。他深知责任重大和战斗惨烈,就提前把媳妇和三个年幼的孩子送回jx宜春老家,临别立下了“汝等领我抚恤金,赡养家小”的遗嘱。此事,在官兵中传颂,激励了不少人。

这次易安华残部携防空学校学生兵,向东直插,就是想夺回防空学校。该校在中和桥北,昨天凌晨失守,是光华门外东侧最重要的军事支撑点,没有这个点的支持,小鬼子是很难在光华门前站稳的。

十二月九日下午一时许,易安华部和张灵甫部在中和桥上与小鬼子交火。步枪、机枪、手榴弹大作,外秦淮河上硝烟弥漫,铁血交辉。经过一阵激战,终于突破中和桥,攻到防空学校门口,迎来了更大规模的激战。这里已经盘踞了大量的小鬼子,他们利用学校坚固的工事、先进的武器和充足的弹药,组织了难以摧毁的防御。为减少伤亡,保存有生力量,易旅长不得不下令停止反攻,撤向距离中和桥东南不远处的大教场。

说起大教场,这话可就长了。大教场位于光卡路(现大明路)以东,七桥瓮以南。明朝初年,宫城和皇城建成后,朱元璋为了皇宫和都城的安全,不但分别在距离皇宫最近的南北城门即太平门、正阳门内相继建了一些兵营,还在太平门西侧的九华山下建了小教场,在正阳门外的响水河和外秦淮河之间辟出一大块平地,建了大教场。

据说,当年大教场建成后,不但附近兵营的人马时常来此操练,甚至朱元璋宫城的护卫兵,每天凌晨三更出正阳门,沿着过兵桥、七瓮桥一线,到大教场操练。后来,明朝的一些军事设施和军事机构也设在了大教场。传说,那时候大教场里面建造了两个十几亩大、一丈多高的点将台,一个给一般的将领操练使用,另一个则专门用于皇帝阅兵或比武选帅。随着郑和几次下西洋,各国来南京朝贡的越来越多。朱元璋高兴时,还邀请外国使臣一同前往大教场阅兵或观看比武,彰显大明王朝之威武。大教场在明都北迁之前,威震海内外,影响很大。即使明都迁往bj之后,南京皇宫仍住着皇亲国戚,重兵驻守南直隶,大教场仍是官兵操练的场所。

到了清代,南京明代宫城和皇城改为驻防城,长期由八旗兵驻守。大教场又成为清军操练比武和选拔将领的场所。相传,康熙、乾隆几下江南,都在大教场举行过阅兵,声势浩大,彰显天威,震慑江南。只是到了咸丰年间,太平军沿七桥翁桥、正阳门一路攻入南京,大教场各种建筑和古迹在战火中毁坏殆尽,一片荒芜,后由农户耕种。并且在长期的民间口口相传中,大教场的名字也慢慢演变成了大校(jiao)场。

民国定都南京后,按照国父建国方略,逐步购买外国飞机,建立空军。八年前再度扩建空军时,航空署征收了大教场一带土地,建设空军训练场,大教场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飞机打靶场。四年前大教场一带又建了航空学校。三年前大教场正式辟为军用飞机场。为组建新式空军,据说,陆续购买了五百多架美国军机,常驻大教场至少有六十多架。兼任航空委员会顾问的蒋夫人经常来大教场看望年轻的飞行员,这里还建有一幢西式别墅美龄楼。大教场机场已成为全国最高级别的航空总站。

淞沪会战打响后,中国空军和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从大教场机场起飞,奋勇应战,重创小鬼子战机和地面部队。但从会战开始后第七天起,小鬼子就不时空袭南京,这首当其冲的就是大教场机场。小鬼子第一次就出动了四十五架飞机,轰炸大教场机场及其附近的兵工厂。

言归正传。就说易、张两部从中和桥撤下后,来到了大教场。当然,到这个时候,大教场因为小鬼子战机的多次轰炸,已经无法再作为机场使用了,但是,原本建造在这里的钢筋混凝土工事,不少还能继续使用。当天下午,易安华残部来到大教场,与这里的守军会合,进行了短暂的休整。

当天晚上,易安华部和张灵甫部又组织二百多人,第二次反攻盘踞在中和桥及防空学校的小鬼子。黑漆吗乌的,战斗异常惨烈,甚至曹景桥带着学生兵都冲向前面。易旅长急忙大声喊道:“曹老师,快给我回来。”曹家老二回头道:“不行,我们要保护旅长。”“胡闹,回来,这是命令。”“兵在外,将命有所不受。”曹景桥带着学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回 两度反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