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秦将魂歌>第一百八十二章 不过就是象而已(二)

当年选择建都邯郸的赵国国君,肯定没有想到,敌国一旦突破赵国的国界,邯郸周边,身处平原之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赵国强大的时候,邯郸没有战争的危机,可赵国一旦走向衰落,邯郸就成了平地上的果树,没有篱笆的保护,果子无助的在风中飘落。

历史上,早在魏惠王当政的时候,强大的魏军就曾攻破过邯郸。如果不是魏惠王胆子太小,中了孙膑的围魏救赵之计,邯郸能不能继续成为赵国的国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二十多年前,秦军兵临邯郸城下的时候,秦国自己犯了一系列错误,加上赵国合纵之策得当,才勉强保住了风雨飘摇的邯郸。

如今,秦军再一次兵临邯郸城下,邯郸能再次化险为夷吗?

城外的赵军,几乎全军覆没,被寄予厚望的大象,成了秦军的晚餐。邯郸城头的赵军士卒,一个个面色悲戚,耸拉着头,闭着双眼,不敢去看城外的血战。

蒙恬率领的秦军,奋勇冲杀,向赵国人生动的解释了一番,何谓虎狼之秦。

“将军,赵军全军覆没,剩下的散兵败卒,向南逃去了,想必是去投奔李牧的大军。”骆甲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水,指挥士卒开始打扫战场,警惕城内的赵军冲出来,以逸待劳。

想到刚刚结束的战斗,骆甲后怕不已,若不是有蒙恬压阵,指挥若定,秦军这一仗,怕真是会先胜后败,失去在邯郸城下立足的机会。

“扈辙这厮,竟然想到动用大象来对付我军,我看不如给扈辙施以枭首之刑,让赵人都瞧瞧,跟秦军作对的下场!”

李必甩着有些酸痛的肩膀,左边大腿处,有一处伤口,不断地流着血。战象上前的时候,赵军借助战象的掩护,长戟的月牙刚好划到了李必的大腿。

所谓枭首之刑,源于魏国李悝制定的《法经》,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为秦国的刑罚。受刑之人的脑袋,会被砍下来,挑在竹竿上,向众人展示,不得入土为安。

在现代人看来,人都死了,扈辙的脑袋,成了秦军的军功,示不示众,扈辙也体会不到什么痛苦。可落在中国古代,古人特别看重死后的尊荣,若是死后仍然得不到安宁,那可是天大的侮辱。

“此战斩首不少,干脆就将赵人的脑袋,堆砌起来,做成京观,威慑城内的赵军。”

战斗中惊慌失措的蒙豹,此刻终于完全回过神来,对率领赵军的扈辙,恨得可是咬牙切齿。

“蒙虎,你说呢?”

蒙恬骑在马上,目光越过邯郸城头,落在邯郸城内高耸华丽的王宫之上。

战国时代,战争频繁,常年征战的人们,内心对于鲜血,有天然的渴望。对敌人的残忍,已经融入了战国人的基因。

蒙虎率领亲兵下马步战,亲自与赵人面对面交锋。从赵人的眼神里,蒙虎可以看到恐惧,却没有看到丝毫屈服。

赵人的骨子里,流淌着武勇的精神,只是自武灵王饿死沙丘宫后,赵国朝堂,不断地浪费着赵人血液里的武勇。

赵国的国君,居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一代不如一代。国家中枢的运转,没有固定清晰的战略,陷入了混乱之中。

每当出现国运拐点的时候,赵国国君,几乎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将军,赵军失败,在于没有英明的国君在位。内心深处,赵人对我秦国,并不服气。以杀戮彻底击溃赵人的心理防线,使赵人对秦国再没有反抗之心,如果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蒙虎赞成对赵人的杀戮。”

以德服人,还是以力服人,始终是一个难题。蒙虎感受到了赵人对秦国的恨意,不由得有些惧意。

将能反抗的人,尽数杀掉,蒙虎的心中,升起了这样的念头。

手下将军们冷冽的目光,让蒙恬感受到了战国的残酷。

武安君白起带兵的时候,每战必大量坑杀敌军降卒,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争取军功,但就白起而言,又何尝不是刻意营造恐惧。

让敌人听到白起的名字,就两腿打颤,仿佛阴风阵阵,未战先怯。

战神的名字,往往敌人的鲜血铸就。

如果按蒙虎的想法,嬴政真的大肆杀掉六国的贵族后裔,秦末的农民起义,想必也不会形成燎原之火的规模。

“你们听说过惺惺相惜吗?”

暮色缓缓降临,蒙恬拨马向着军营走去,莫名其妙的开口问道。

“惺惺相惜?就是对手之间,相互尊敬的意思?”

蒙豹摸着脑袋,试探着回答道。

骆甲、李必读书读得少,对读书也不感兴趣,不由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弄不明白,蒙恬到底想表达什么。

“你说的只是其中一方面,在我看来,惺惺相惜,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敌人表示尊敬。如果敌人还活着,越是值得惺惺相惜的人,对我军的伤害就越大。”

蒙恬的目光,借着秦军军营的火把,看见了扈辙的首级。敌军主将的脑袋,在秦军眼里,可是代表着爵位和土地。斩首一级,可以升爵一级,可若是斩杀敌军大将,那可就不是升一级爵位的事了。

战后,军法官记录军功的时候,敌军大将的首级,总能获得特别的对待。当然,斩杀敌军大将的士兵,也能获得优待,可以预见,从此大好的前途等着他们。秦军的军功爵制度,对那些习惯风花雪月的贵族子弟而言,也许不那么美妙,少了些温文尔雅。可对没有多少上升途径的底层百姓而言,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二章 不过就是象而已(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