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秦将魂歌>第二百五十一章 秦军修渠(二)

四月时分,冬小麦结了穗,眼看就要到了收获的季节,大梁人的心里面,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

大梁城外,去年冬天播下的麦种,长势喜人。开沟挖渠的秦军士兵,没有耐心等候田间地头的小麦完全成熟,铁锸一路铲过去,看得大梁人心里肉痛不已。

提起武器是兵,抄起铁锸是民。眼前的秦军,让蒙恬想起了后世那支南征北战打遍中国的军队。

“蒙将军,这里的施工地一片开阔,万一城内的魏军杀出来,该如何是好?”

大梁城北门方向,负责指挥施工的水工,时不时抬头查探大梁城头,面色显得非常不安。

“你只管放心施工,大梁城内的魏军,我正担心他们不出来呢。”

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水工,无法做到泰然自若。他的声音不大,但近处正在挖渠的秦军士兵,纷纷抬起头,望了过来。

蒙恬双手拿刀,拄在地上,身后的大氅,随风飘扬。他的脸上,一脸的风轻云淡,没有丝毫慌乱。

迎着士兵们探寻的目光,蒙恬还饶有兴致的挥了挥手,就差没有说:同志们辛苦了。

“这水工胆子真小!”

“可不是,没准儿连鸡都没杀过。”

“什么杀鸡不杀鸡?只怕鸡血都没见过。”

······

将是兵的胆,蒙恬的从容,安定了士兵们心中的忐忑。

秦军士兵笑了笑,再度挥起手里的铁锸,像在家中种田的时候一样,铲动脚下的泥土。

不管在哪个年代,人们劳动的时候,总不免说些荤话。这个时候,表现得胆怯的水工,就成了秦军士兵取笑的对象。

战国大争之世,战争不断,人们崇尚武勇之人,闻战而喜的秦人,尤其如此。

“蒙虎、蒙豹,仔细盯着大梁城头,一丝一毫的动静也不要放过。”

水工硬着头皮离去了,蒙恬却没有表面上那么轻松,目不转睛的盯着城门的方向,感受着空气中的异常气息。

杀气这个东西,向来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之中。蒙恬带兵久了,汗里来,血里去,有时候确实能感受到危险来临的气息。

或许,杀气本来就是一种直觉。

“将军,李必、骆甲都已经准备好了。”

蒙虎站在蒙恬身后,不动声色,压低着声音:“魏军不出城还好,若是出城的话,哼哼······”

蒙豹抚摸着腰间的环首刀,不经意间伸出舌头,添了嘴唇一圈,眼里浮现出嗜血的神采。

灭韩之战结束后,长城兵团奉命休整,蒙豹很久没有得到鲜血的滋润了。

“记住,魏军如果出城,我军以抢夺城门为首要任务。”

蒙恬眯着眼睛,望着大梁城高大的北城门,心里隐隐有些期待。

秦军水攻大梁,工程浩大,根本无法保密。蒙恬索性大张旗鼓,四处喊话宣扬,生怕魏人不知道秦军水攻大梁的计划。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眼看着死亡逼近时的绝望,即使久经沙场的勇士,也会压抑得精神崩溃。

秦军热火朝天的修建通向大梁的水渠,一点一点的给大梁套上绞索,城内的魏军,绝不会任由秦军施为,坐以待毙。

魏国自信陵君死后,再没有军事上出彩的名将,可在战国这样尚武的氛围之下,负责守城的魏国将军,也绝不会是什么都不懂的文人书呆子。

大梁城内,魏国上将军公叔崇坐在将军府正厅的主位上,眉头紧皱,右手食指时不时的敲着桌面,心中有些犹豫不决。

得到秦军当真会水攻大梁的消息,公叔崇立即进宫,向魏王增禀告局势的危急。

公叔崇建议魏王增,再次派出重量级的使者南下楚国,嫁魏国公主与楚王,向楚国称臣,换取楚国的倾力北上,以解魏国之围。

东边的齐国,公叔崇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哎,大王自认为承受华夏正朔,死活不愿意称臣于楚国,魏国危矣。”

良久,公叔崇回过神来,暗中叹了一口长气。

魏国的祖上,曾经辉煌过,魏国人心中有自己的骄傲。

南边的楚国,哪怕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在中原人的心目中,也仍然是蛮夷而已。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最先就是用在楚国人的身上。

楚庄王即位后,楚国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但却流于表面,骨子里面,楚人仍然认为自己不与中国相同。

中原的制度,到了楚国,楚人总会另起炉灶,翻腾出不一样的新花样来。中原的士人,极少投奔楚国,即便去了,也会水土不服。

“大王使者到!”

公叔崇抬起头来,只见一位身穿鲜艳彩衣的宦官,手里捧着一方帛布,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

“上将军,大王差我来探问,我军出城作战的计划,将军施行得怎么样了?”

“我军不可贸然出城。”

公叔崇摇了摇头:“秦军将领能征善战,我军不会有好便宜可占。要想解大梁之围,眼下只有依靠楚人。”

“指望那些楚蛮子,还不如我军拼死作战。”

宦官轻蔑的笑了笑,对公叔崇的说法不屑一顾:“秦军并不是不可战胜,赵国能在邯郸城下重创秦人,魏国同样也能做到。”

赵武灵王变法之后,赵国迅速崛起,成为山东六国中兵力最强的战国。不知为什么,眼看着赵国崛起,魏国人的心里面,总是酸酸的,就像隔壁的穷困邻居突然发了财,过上了比自己还要好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一章 秦军修渠(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