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城内的死尸,务必尽数找出来,妥善掩埋。”
魏假投降,城内的魏军,接到魏王旨意后,纷纷放下武器。蒙恬麾下的秦军,大举入城,眼见大梁一片狼藉,心有戚戚焉。
“城内幸存的黔首,安排到难民营,每日给些口粮,记得别让他们随便喝冷水。”
秦军士兵也是人,非是铁石心肠。战场之上,可以如狼似虎。战事结束之后,目睹大梁幸存黔首的悲惨境况,心里不免有些同情。
秦国与魏国,相互征战两百多年,魏国割让了不少土地与秦国。商鞅施行徕民之法的时候,魏地的无地黔首,携家带口进入秦国的,不下十万。
同为华夏文化圈,秦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学习的是魏国的文化与制度。
内心深处,秦人认为与魏人属于同族。
秦军领受蒙恬的命令,没有丝毫心理上的障碍。
魏假投降后,王贲派人押送魏假回营,对大梁的善后事宜,丝毫不敢兴趣。
按王贲的打算,大梁已毁,干脆任其自生自灭,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
蒙恬没有拯救大梁的想法,只是城内死于洪水的尸体,始终让他放心不下。
善后的事宜,进行得有效不稳。亲眼目睹秦军的军荣,大梁人相当配合秦军的行动。
秦军没有像传说中那样斩首夺功,而是引导他们进入军营,能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稀粥。不少大梁人的心里面,五味杂陈。
城破之前,魏国的谒者,可是称秦人乃不知礼仪的虎狼,滥杀无辜,奸**女,无恶不作,就差没有吃人了。
面对施舍稀粥的秦军,魏人感到有些唏嘘,又有些无所适从。
“将军,大梁还有希望复苏吗?”
安顿好城内的难民,魏人的情绪基本稳定,一颗心吊着的荆苏才算完全放松下来。
“魏国曾经身为中原的第一强国,繁华的大梁,给了魏人太多难忘的记忆。只要大梁仍然存在,魏人的心里面,就会仍然存着念想。”
蒙恬望着残缺的大梁,目光悠悠,感叹曾经引领风华的大梁,即将成为考古中的没落古都。
秦国没有兴趣耗费钱财重修大梁城。
“只是留着这片废墟,魏人的心里面,怕是存留着恨意。”荆苏的眼里,闪过一丝担忧。
“那就要看咸阳怎么施政了。”
蒙恬收回目光,投向难民营内,披着粗布衣衫的魏人,面容萧索,神情落寞。
现在魏人面对秦军刀剑,朝不保夕,一碗稀粥便能让他们安静下来。
等到危险过去,没有性命之虞,回忆起魏国逝去的荣光,心里面燃起恨意,也不是不可能。
前世的时候,蒙恬曾经到过圆明园的废墟。置身残垣断壁,脑海里浮现过火烧圆明园之前的景象,心里既恨满清鞑子政府的无能,也对侵略者产生了满腔怒火。
秦国志在统一天下,秦军的兵锋,所向披靡,收获了大片的土地、黔首和财富。
但与此同时,本来矛盾重重的山东六国,灭国之后,所有人的恨意,统统聚焦到了秦国。
秦国收获了天下,也成了天下人之敌。
蒙恬感叹第一个吃螃蟹人的艰难,秦国现在所走的道路,与周礼为代表的封建思想比起来,无异于离经叛道。
借用后世的话来说,秦国统一山东六国,兼并天下,本就是一场颠覆旧制度的革命。
“无论如何,统一的道路,总需要有人去走,哪怕收获山东六国的仇恨,也不能退缩。”
······
蒙恬指挥秦军清理大梁,打扫战场的同时,东城大营的王贲,刚好收到了来自咸阳的谕旨。
“军属裨将军辛胜,王贲、蒙恬还朝。”
王贲恭敬的放下手里的帛布,缓缓闭上双眼,静静的跪在地上,双手的食指,轻轻的敲着大腿。
自灭赵伐燕攻魏以来,王贲领军在外,已经三年有余。
嬴政令王贲还朝,未尝没有犒赏王贲的意思。
王贲前几天接到消息,坐镇赵地的王翦,向咸阳上书,称燕赵两地,局势稳定,地方的郡守完全可以应付,主动请求还朝。
燕赵没有了风浪,北方无战事,秦军接下来主攻的方向,就只剩下了楚国和齐国。
不知道的是,秦国会先打谁?
“此次还朝,必争取成为伐楚的主将。”
王贲猛地握紧拳头,奋力睁开双眼,目露精光。
虎父无犬子,秦人说起王贲,往往用这句话来夸他。
可落在王贲的耳里,却是有些不舒服。
不管别人怎么说,明里暗里的意思,还是说他用兵不如父亲王翦。
王贲心里尊敬王翦,但内心深处,仍然存了一颗争竞的心思。
只要他能带兵灭掉偌大的楚国,以后别人说起他王贲的时候,才不会下意识的想到王翦,然后才反应过来夸赞王翦的儿子。
王贲心里想的是,我王贲先是秦军将领王贲,然后才是王翦的儿子。
“来人!”
王贲提起毛笔,落在桌上的竹简上,迅速写好一道军令:“去往辛胜、蒙恬的军营,通知二人前来议事。”
短兵接过王贲的军令,恭敬的退出中军大帐,飞奔而去。
望着短兵奔忙的背影,王贲的眼里,露出了隐含的笑容。
在王贲看来,父亲王翦年纪大了,蒙恬没有指挥灭国之战的经验。
“伐楚之战的主将,非我莫属!”
这一刻,王贲的心里,充满了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