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二更,过节也很忙啊,各位书友见谅,多给些红票就更好了】
童子试中的县试和府试是每年一次,最后的院试则是三年两次,逢乡试年不开。像贵州、云南这里有些年份还会因为交通不便等因素将两年的院试合并一年进行。新贵县的县试是在当年二月举行,主考官是新贵县令,通过了县试后便可参加四月的府试,府试的主考官是贵阳知府,今年的府试便是孙崇先主持,若是能够通过府试便可参加本年的院试,主持院试的自然是本省的提督学政,也即是张汝霖。通过了院试便有了生员功名,也便有了在乡试中更进一步的可能。
如果以王星平的立场来说,如果参加今年的郡试可谓最好,听闻新贵的县试相对简单,甚至都不会考什么全篇的八股制艺,只要能够破题承题这府试资格基本就算到手了,后面的全文只要文字不是太偏离甚至考官都不会仔细查看。而到了府试和院试,以两位主考官对王星平的认同和赏识,王星平也有自信这二人断不会将其试卷黜落的,毕竟这贵州的科考本就文气不旺,以往的科举也多被本地的大族垄断,但这对王星平却是好事,毕竟他自己也是这些家族中的一员。不仅族中有一个进士一个举人,老师和师兄也是进士和准进士,这样的背景就算他才学稍差,相信官中也不会吝惜一个秀才功名。
只可惜他的孝期未满不能参加此次郡试,再到后年的郡试,不知道那时这知府和提学又会换成何人,毕竟以如今的政绩,待到再一个三年考绩,张鹤鸣多半会再进一步,但孙崇先只是举人出身,就不好说了,以他的年岁或许会选择致仕也说不定。
不过转念一想,现在不考也好,眼下事情千头万绪都要自己亲自过问,还是不要再把精力放在科举上为好,等再有两年他厚植根基,到那时再去参考也更为稳便,但杨文骢却给了他一个全新的思路。
“什么?你这厮居然没去参考?真想当一辈子军户不成?你再不去县里户房报名可就晚了。”杨文骢听闻王星平居然没有参考觉得有些吃惊。
县试报名本也简单,便是要具结本人出身、乡贯、年龄等信息到县衙的户房备档即可,但麻烦一点的是需要两名廪生给予担保,而且县试当天担保廪生也要到考场外随考生一同验保唱名。
马士英倒是颇为维护这个师弟,替他分辨道:“天成孝期未到你又不是不知。”
“这都出了小孝了,还管他那么多毬驴,该权宜就要权宜,皇帝不都这样。出了小孝便参考的又不是没有,以这厮的才学当是必中的。”杨文骢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他的心目中,王星平聪明好学,又多奇思妙想,至于他的儒学水平如何他是不管的。
守孝满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五个月,最后一年只要一个月,象征的意味更浓,也是此时民间得到官方认可的权宜。换成皇帝守孝,一天便等于是一月。守孝满了一年,便算是出了小孝,过去也有人满了一年便去参考,只要不被查出来便不会有事。
马士英闻言略微皱了皱眉头,“天成也是遵循祖制,再说恪守孝道没什么不对。”
王星平心头一阵叫屈,出了小孝便可参考这事也就听杨文骢现在提起他才知道,他可不是因为孝顺的缘故才非要等到以后参加科举,那死鬼老爹跟他这个穿越之人可没什么感情。但马士英的话直接把他堵死了,过去无论张汝霖还是马文卿都是进士出身,又是为人师表,这种撺掇学生放弃孝道钻营考场的事情绝不会明着去提,这本也是因为王星平年纪尚小,长辈存着磨练其心性的想法在其中。而平常家中下人于科举并不了然,自然也无话可说,也就只有杨文骢这脾气说话直白,才将这层窗户纸捅破。
“都是狗屁,我看要是他能考个状元比起什么守制更加孝顺多了,说不定王世叔在棺材里都会笑醒。”
杨师孔在京为官,杨文骢自由散漫惯了,平时开起玩笑也没个分寸,但王星平并不气恼,倒是马士英听了有些不快,他虽然喜爱杨文骢的才情,但为人却颇正经。
王星平打着哈哈,“这都快要开考了,再说马师兄所言也有理,而且还要找人具结保票。”
他这话推诿得有些勉强,这是看到杨文骢在,故意递了个话头,纵然如今事务繁忙,但并不妨碍他先考一次感受一下大明科举的气氛,经历过后世高考的他对于临场感觉的重要显然比大明的士子更加明晰。
“我们两个就是保票,银子你看着给就好。”杨文骢嬉皮笑脸,也不管马士英愿不愿意,先帮这个师兄应承了下来再说,廪生为考生担保是要收银子的,若是在江南担保一次就得两、三钱银子,但贵州的儒生不如那些富庶地方,故而通常只得一钱银或是干脆用实物抵偿。
王星平倒是无可无不可,反正只是报名的话并不会有什么问题,大不了之后实在抽不开身可以不考,而且就算参考考得差了也无所谓,反正自己时间还多。就算等到下下科再参加,那时应该才是万历四十八年,自己这个身体也不过才十六岁而已,放在后世还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受保护人之列。
想到这层,他便有了个主意,笑着对马、杨二人将自己想法和盘托出。
…………
“这么说这王星平还真报了今年的郡试?”
贵阳城外一处别庄中,刘洪祖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听着宋嗣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