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说得直白,这澳洲人看起来竟是想将辽东的难民尽数包圆。但话又说回来,辽沈乃是关外最紧要的去处,辽阳更是关外枢机所在,澳洲人是哪里来的自信会觉得建奴敢对那里用兵?而且官军还一定守不住?
“如今熊相公经略辽东,业已稳固,现下又有各路援辽兵马驰往。”沈有容先给自己壮了壮声势,复又质疑道,“何况真有难民,朝廷又如何会让他们逃亡海外,自会再行别处安置。”
“别处安置?”郑杰夫也不客气,像是听了笑话一般,“军门曾在宁远伯麾下做事,多有故旧书信往来,两年前抚顺陷落,城中的辽民是如何做的军门想必知道,后来边墙各堡之民迁入辽东内地又是如何被对待军门若是不知,在下也可以为军门解说一二的。”
沈有容如何会不知道,当初抚顺城陷,李永芳开城是一桩,但城中军民也并无抵抗,许多还在建奴入城时摆设了香案。自然,这也可以解释为自保之计,但在辽东从过军,沈军门也明白其实因为将门倾轧的缘故,辽民对官军说不上待见,某些时候恐怕还和建奴声气相投一些。
建奴起兵以来多靠细作、内应破城,这其中还是有一些人心‘向背’的缘故。而说到人心,边墙内外的辽人与大明离心离德不少,而无论关内还是辽西辽中的人民都多少有些相互看不顺眼,其中既有土地等利益纠葛,也有东北地方自己‘腹里’与‘边方’地域歧视之由,实在复杂得很。
常凯申见话已说开,便也在旁插话:“其实我等也只是假设,若真的辽沈有失,人民逃散则以十万计,真到了那时,不光关内人民不愿接纳,恐怕关外也无人愿意接应,当真如此,军门忍看生灵涂炭么?至于建奴能否攻下辽沈之地,在下倒是愿意与军门打个赌的。”
沈有容还想争上两句,但气势已弱,加之对北面的事情也不托底,想了片刻才道:“贵众不妨说说章程,老夫虽不信你方才所言,但事关千万人命,倒也不是不能有备无患。”
在他看来台湾虽是东番,但好歹也在福建左近,在澳洲人手下兴作,至少难民给澳洲人做工比给建奴掳去为奴的强。就算心中万般不信建奴能够‘成事’,但对百姓他总还是有些怜悯的,是以犯着些忌讳还是将话说了。
常凯申又道:“若是辽东无事,自然最好,我们所求也不过是开辟一处贸易之地。但若辽东有事,还想军门助我等救辽民于水火,毕竟如今辽东局势错综复杂,故而还是要与军门先打个招呼的好,免得到时候起了误会。”
“你们想如何做?”
“其实也简单,若是辽东无事,我们便只开辟一处港口贸易,届时只愿登州水师有所通融。若是有事……”说道这里,常凯申正容道:“若是辽东有事,我等自会请向导去内地招揽难民,难民愿意入关则任其入关,若是不愿,届时海道上还要仰仗军门的。”
沈有容暗道,若是如此倒也不算什么难办的要求,首先他不信建奴能攻陷沈阳,其次他也不觉得辽民愿意逃亡海外。此外他还想到一层,若真如澳洲人所言,建奴要对辽沈用兵,那估计便在开春前后,那时纵然辽东战事已起,但海面却还在封冻之中,澳洲人要收揽移民也只能走海路,如此一来便会困难重重,也难怪他会预先来找自己商量。若是被困陆上,澳洲人毕竟人少,纵然火气犀利也难以成事。
想到了这一层,沈有容反倒从容起来,“不知贵众想将港口设在何处?”
“自然是军门的防区为宜,是以我等打算将地方选在金州中左所。”
沈有容一听这名字,便在脑海中思索起来,这地方他倒是听过,在辽南地方,以地理而论,应该是辽东最南端了。那里与登州似乎只是一海之隔,倒的确是水师的防区,澳洲人还真是会选。
还未等他想好,郑杰夫已经再次开口,“为表诚意,在下愿随军门北上,以为赞画联络之职。”
…………
两日之后,一艘福船从高雄出发,横穿海峡往福建而去。
翌朝日出东升,何乔远早端坐在船舱之中,手上摊着一本《光学初探》翻得津津有味,而在何老爷的鼻梁上则架着一副眼镜,玻璃镜片在射进船舱的朝阳折射下熠熠生辉。
何老爷这些年编纂《闽书》甚费心力,视力也大有下降,前些年还曾托人到南京的益美斋寻了一副水晶眼镜,据说镜片是用满剌加国进贡的瑷穗(注:阿拉伯文al-un-或波斯文ainak,系通过中东运来大明的水晶镜片的音译)石所制,价格崎高。但那眼镜与澳洲人送的这幅一比便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不光是更为方便的穿戴方式,除了鼻梁上的金属衬托外,镜片两侧还有桩头与镜腿,可以直接挂在耳后,不必再用丝绢拴系,甚是方便。更重要的是澳洲人还有镜式秘法,配出的这副镜片正正合用,原先那副还有的远近不适之感也全无踪影了。
而沈有容此时则站在船首,举着一架常凯申送的千里镜极目远眺,这千里镜相较泰西刚刚传入之物似乎能见更远,最可贵处却是视物不再颠倒,于海战上还真是有偌大好处。
而此时他的身侧,除了沈寿峣与来时的家丁亲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