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厚着脸皮求红票】
“学生拜见肃之先生。”
既然王命得都要称呼对方一声前辈,喊一句先生绝对是没错。
“果然是人才一表。”
见王星平面若冠玉,身量不高,却身姿挺拔,走路间透着读书人的雍容气度,眉眼却又不失锋锐,当下客人便赞了一句。
那老者看上去五十朝上,生得慈眉善目,眉眼之中却透着一股威严。王星平只瞥见一眼,便将目光移了下来,面对有身份的士人自当要有所注意,不能乖张过剩。
蓝绸的大带,本色的腰裙,头戴着一顶半旧的东坡巾,虽然穿着只算寻常,但配上这气度,客人的身份当是不一般。
王星平表情自如,微笑着答道:“不敢当先生谬赞,不过是汗不敢出而已。”
《世说新语?言语》中的这一段典故,说的是魏国的钟毓、钟会兄弟的故事。
因为在国中名声大,十三岁时,两兄弟随其父钟繇一起被魏文帝曹丕召见。见了皇帝,钟毓便不停的流汗,曹丕问:“卿面何以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又问钟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本是个急中生智的故事,用以说明钟会的少年老成,也是印证他日后的作为。
明代士人少有不读史的,《世说新语》这样的虽是闲书,却是正经收入了宋太宗命人编纂的《太平广记》,其中多有典故,更是不会不看。
况且随着话本和说书的流行,这些段子早就跟三国一起在市井中给说了多少回。王星平用这一句来回,却是极妙,既没有自贬身份,又把对方给抬了起来,潜移默化之间便把脸面做足,彼此距离也被拉近,连王命德也不得不在心中暗赞了一声。
那老者果然入巷,转过脸对着王命德哈哈大笑起来。
“我可不敢当魏文帝,不过我看你这侄子多半能比钟士季强。”
边说那老者便又走出来将王星平扶住,道:“先前还听你族叔说你整日在家读书,却不想也是个善谑的,甚好,甚好。”
这时再看这位肃之老爷便觉多了几分亲切,全不见传统士人那种板起的面孔。
王命德又在一旁道:“肃之前辈是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比起你伯父高中时还要早上三科。”
老者却谦逊道:“科场无先后,我与存思乃是平辈论交,纯是意气相投。”言辞中并无得色。
听这老者语气似乎与王尊德关系非同一般,又是进士,多半同为朝中官员,想必这位的品级也是低不了,听他说的虽是官话,却还是带着江浙一带口音。
想想也不奇怪,以前梅凯西曾经做过统计,结果他也看过。有明一代,两浙福建的进士加起来占了将近全国一半,等闲遇见一个进士老爷说话口带吴音实在是寻常,若是操着本地土语反倒不对。
一旁的王命德便问起,“贤侄今日却是有空。”
王星平说得坦然,“想着明日便是叔叔生日,侄儿如今守制家中,不便前来道贺,故而先准备了些礼仪送来,略表心意,阿母也有一份贺仪。”
进门时王星平已经吩咐王小六与王家下人交割,不过都是些寻常布匹器皿,王家仆人等客人走后自会将礼单呈上。
王命德对这侄儿颇为看中,并不在乎礼物,回道。:“嫂嫂却是有心了,回去代我谢过你母亲。”
被让进厅中,相互谦让一番,三人又分了宾主而坐,王星平自己找了下首,等两位长辈落了座方才坐下。
“听说王家贤侄这些日子都在家中读书?都读些什么?”
长辈询问晚辈,又是读书人,多半都要问这么一句,单独来见王命德时,这位族叔寻常也是如此来问,今天这位客人还是如此开场。
“回先生的话,四书都已通读了,闲来无事也看些闲书。”
“闲书?说来听听。”看得出来,听见王星平在读闲书,老者颇为欣喜。
四书五经是自宋以来科举的根本,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则是《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大抵在明代科考中,四书题是必考,虽然《大学》因为字少很难得出到题目,但也不是说就一定不会考,是以需要通读。
但五经却是选修,所谓专治一经。
读闲书的人不少,要么就是科举无望的,要么就是才学过人的,但都还得是读书人。像王星平这样年纪轻轻又是书香门第的少年,尚未考取功名便将时间耗在闲书上,至少是对自己的才学有着充分自信。
而在王星平看来,明代士人的科举受限于八股文,形式过于死板,只要熟悉各经内容,又能通达运用,剩下的就要看眼界了,而在眼界这一点上,他自问比这些明代士大夫要高上许多,故而对于有着几年准备的科举还是很有信心,至少考个举人当是不难。
想要适应时代,就要寻求最便捷的途径来提升自己,通过科举功名便是一条捷径,认准了这条路,便要坚持走下去,而其他的爱好,不过是他增长见闻,了解明代社会的需求使然罢了。
既然不犯什么忌讳,也就无可不言。
王星平回道:“这几日看的是戚少保的《纪效新书》。”
戚少保即是戚继光,嘉靖年间的名将,以抗倭而闻世,其所著《纪效新书》便是他在东南沿海平灭倭寇时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
其因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