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影的来了。
村民社员们纷纷奔走相告,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全村。
大队人马纷纷带着自家的小马扎、小板凳、旧蒲团、汤婆子、暖水袋、皮毛护手、老羊皮袄、毛嗑儿、花生、蚕豆、地瓜干儿,穿上自己最漂亮、最能见人的衣裳,奔着晒谷场就冲过去了。
大人小孩儿,老人年轻人,此时都争先恐后,唯恐把自己落下。
姜英秀也去了,她对这个时代这种放电影的方式,比较好奇。
心想不知是不是跟后世的露天电影一样呢?
结果到了就发现,还真跟露天电影有几分像。
不过,放映设备和观影条件,真是比后世的露天电影院,简陋多了。电影放映队是西麓县的电影院派来的,近期要在桦树林公社、红旗公社、奋斗公社等几个公社巡回放映。
这几天轮到桦树林公社,公社干部特意给派了两辆车,陪着他们巡演。
等到人基本上都来齐了、天儿也黑透了、大屏幕也高高地扯起来了。
最开始放的是柳堡的故事,这部片子其实前几年电影放映队来巡演的时候,就已经放过了。
因为很受欢迎,后来电影放映队巡回下乡的时候,又放过两回。
杨树沟村生产队的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片子,有些年轻人在自家村子看完了不过瘾,还会跑上几十里山路,到别的村子去看。
这回杨树沟村生产队放电影,别的生产队甚至别的公社,也有年轻人不畏艰苦,翻山越岭地跑过来看电影的。
九九艳阳天的歌声一响起来,就有很多人轻声跟着唱。
然后渐渐地,整个晒谷场上所有会唱这首歌的几乎都加入了进来,一不留神就整成了个全村大合唱。
姜英秀是第一次看这部片子,也是第一次听这首歌。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
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儿转哪
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
……”
姜英秀几乎有些着迷地看着屏幕上二妹子的灿烂笑脸,听着那宛如天籁的歌声,和村民社员们嗓音嘹亮的大合唱。
后世几乎每周都去电影院的人,竟然被这个质朴又简单的故事给迷住了。
电影是黑白胶片的。演员的表情都很经典,甚至有些符号化。人物造型和审美,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没有后世种种酷炫的特效。
然而,在这长达差不多八十分钟的时间里,姜英秀竟然一直都深深地沉浸在电影的故事氛围里,丝毫没有走神。
看完了柳堡的故事,电影放映队让大家休息了一会儿,给放映机更换了胶片。
晒谷场上响起一阵阵欢声笑语。
放着电影的时候,没人好意思说话,这休息的空档,很多人都忍不住开始探讨剧情,有些人甚至彼此打趣起来。
姜英秀是自己来的,她因为要把小仓房里的供桌收拾了,出来的晚了点儿。等她赶到晒谷场的时候,晒谷场已经黑压压一大片,到处都是人了。靠近电影幕布的前几排,更是挤得满满登登地。
姜英秀直接拎着自己的小马扎就上了树。
那是一棵老榆树,长得稍微有点儿劈叉。
不过这个位置看电影是十分舒适的。只是不知其他人是为了维持形象,还是没想起来,根本没人爬到树上看。不然这会儿大概也轮不到姜英秀了。
她把小马扎挂在树枝上,自己直接坐在老榆树的树冠劈叉的位置,这纯天然的椅子坐起来就是舒坦!
姜英秀放眼望去,整个晒谷场尽收眼底。
然后她就不易留神,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
有情况!
大堂哥姜英杰,正跟着一个扎着两根长辫子的年轻姑娘在一块儿,脸儿贴着脸儿,手拉着手,躲在人群最后头,说悄悄话呢!
姜英秀仔细确认了一下,确定自己没认错人。
那个把帽子压得低低的家伙,就是大堂哥姜英杰。
而他旁边那个跟他紧紧挨在一起,坐在一处,穿得跟个棉花球似的长辫子姑娘,似乎看着有点眼熟?
嗯,没错了,小方脸,五官平常,脸颊略有些圆润,小个不高儿,浑身上下但凡该鼓的地方,就都鼓溜溜、圆滚滚的,让她总是不自觉地联想起羊脂球……
这不是上回,杨巧嘴领来跟大堂哥姜英杰相亲的那个谁老钱家的大丫头,钱大丫么?
自家大堂哥姜英杰,是啥功夫跟这丫头混在一起的?
难道说那回相亲之后,这俩货就开始暗度陈仓了么?
姜英秀仔细地回忆了一下。
唉,大概是平时对大堂哥关心不够吧。
只记得当初相亲的事儿被她折腾黄了之后,钱家没再上门,杨巧嘴也没再来。至少,姜英秀从来没堵到过杨巧嘴上门。
然后大堂哥好像还消沉了一段时间。
那段时间,他干什么都无精打采的,晚上老爷子喝一口的时候,他还会跟老爷子要酒喝。不过被姜大山撅了两回,就不要了。
这种状态,持续了大概一周,还是两周,或者三周?还是半个月?哎呀呀,实在是记不清了……
后来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他这精气神儿就都恢复了。
难道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已经跟钱大丫联系上了?
看俩人那个黏黏糊糊的劲儿,这亲密度!差不多是快要上了二垒了吧!
耳边突然传来“吱”一声的喇叭音,很是刺耳。把姜英秀吓了一跳,却也把她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