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众神聊斋>全书后记:世界观篇(二)

我们先说量子力学与意识的关系与误会,随后再来聊聊三神佯谬。

【关于量子力学】

如果说相对论打破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特别是广义相对论打破了人们对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印象(物理学中用的词不是打破,一般用修正这个词),那么量子力学则是打破了人们以自己的宏观世界来想象的微观世界,而给人们展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微观世界。

如果非要给这种量子世界一个特性描述,那就是:这个微观世界简直是非常奇怪的,是我们无法用常理进行推测的,但,它就是那样的,我们只能选择先接受它,再寻找它的规律。

这大概也是量子力学如此有魅力的地方,它带有某种意义上的“神性”,以至于很多人会说一句话:科学的重点是神学。

量子力学的神奇之处主要体现在与我们认识的微观世界完全不同:

先先说一个最简单的不同——【不确定性原理】:这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顺便说一句,当我第一次在初中时期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在胡说八道,但书名以及作者的出名程度不得不让我相信这是现有的科学进展,因为这本书叫做《时间简史》),这个概念阐述的是一个物理事实:我们在精确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的同时,是不可能同时测量准确这个粒子的度的。因此,此概念似乎也被称为测不准原理。

以我们宏观世界或许很难理解这个事实,我们会认为这是现有科技展的能力问题,但实际上如果深究,就会现这本就是一个客观事实:当我们测量任何一种微观粒子的时候,都必须选择一种测量手段,而任何测量手段,都是某种能量方式(比如光,紫外线,或者其他电磁波等方式)来接触到这个微观粒子之后,“反弹”回我们的接收仪器中,我们通过某些计算,就会知道这个微观粒子的位置了。

在这个过程中,最有意思的事情生了:因为我们是需要能量碰撞这个粒子,才能知道这个粒子的位置,可是这个粒子如果太小,被我们探测的能量“碰撞”之后,粒子本身的能量也会生变化,如此,当我们知道我们要测量的那个粒子的位置的时候,实际上这个粒子早就已经不在这个位置了。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像黑夜里,我们想知道一个乒乓球在哪里,我们看不见它(没有其他测量方式),就只好用另外一个乒乓球球碰撞它,然后这个乒乓球弹回来之后,我们就能够根据弹回来的乒乓球的度来推算我们想知道的那个乒乓球在哪里,可是当我们知道之后,那个乒乓球已经不在那里了(度也生了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不确定性原理——这不仅是个思想实验,而且是个客观事实。

所以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意识是无法被精确计算出来的。

不考虑心理学,生物学,脑神经学,仅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人脑的基础就是神经突触的微观运动,人脑的意识就是这些微观运动在宏观上的整体展现。

而神经突触的微观运动,非常有可能也符合量子的不确定性原理,那就是当我们越想精确地知道人脑在某一时刻的所有神经突触的运动状态,我们就越无法知道这个人脑的神经突触下一刻如何运动,从宏观上来说,这句话就可以翻译成——

当我们越想知道一个人想什么的时候,这个人所想的事情就越可能会生变化。——当然,这个翻译是不准确的。

但类似的心理活动我们其实见过很多类似的情况。

比如,你对一个人说:你现在有没有在想什么?对方回答:没有。

然后你如果追问:真的没有?他想了想肯定的回答:真的没有!

但是之后呢?他的意识已经被你影响了,他可能会想:我真的没想什么么?或者会想:我想我有没有想什么,这个算不算在想什么呢?或者会想:他问这个问题有什么用意?或者会想:我竟然什么都没想,那我是不是应该想点儿什么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用一种方式去测量一个人的意识的时候,这个人的意识在下一刻,很有可能也生变化了——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原理。

所以,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看起来是一个物理规则,但如果深层次思考,其实是一个哲学上的命题。

当然,作为小说,尤其是网文小说,我无法在这方面花费笔墨太多,只是把这个微观的量子规律,放大到两个宏观层面,以期会有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第一个宏观,便是界天师的地球宏观意识,是无法确切的知道某一个“微观”的计算设备,或者人的。第二个宏观,就是宇宙级别的宏观意识,是无法确切的知道某一个界天师(星球宏观意识)的存在的。

当然,如果完全按照量子力学的现有理论,这两个宏观将无法与人类世界有交集(因为互相意识不到对方的存在),但这毕竟是小说,所以沐雨设计了一个“后门”,或者叫“漏洞”。

如前面所知,测不准原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测量微观粒子的时候,需要某种能量形式来影响这个粒子,所以沐雨就想,如果不是出某个能量形式来碰撞这个粒子,而是这个粒子本身就会出某种能量呢?

用前面的黑夜里的乒乓球做例子的话,那就是,虽然在黑夜里没有光(没有测量方式),但是这个乒乓球自己会光(可以出能量)


状态提示:全书后记:世界观篇(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