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末代驸马>第一百六十五章 夺势

洪承畴是明末少数几个统帅型的将领,无论是战略眼光,还是对战场形势的敏锐程度。

若不是当日崇祯帝逼迫过紧,而王朴等将又表现的太过拉胯。他还真有可能在辽东取得一场胜利,至少不会败的那么惨。

他归顺满清之后,皇太极虽然看重他,但一直对他束之高阁。况且没多久,皇太极便因病去世。

而多尔衮虽然依旧没有给予洪承畴兵权,但基本上采纳了洪承畴的每一条建策。而且时时把他带在身边,使他逐渐成为多尔衮身边的第一汉臣。

多尔衮眉头拧成了一股绳,洪承畴所说的他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这一切都是推测,而机会一闪而过。无论从哪方面看,他都是不可能放弃这次追歼李自成主力的机会的。他沉默了半晌,从怀中掏出一封塘报递给洪承畴。“这是刚从辽东传过来的。”

洪承畴看完,微微的叹了一口气。“臣本以为周显至少要等明年开春之后才会有所行动,没想到这么快。”

多尔衮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前脑壳,“周显这厮是要和我大清作对到底了。在辽南,尚可喜已经退到盖州清河一线。若是他尽力守卫,靠着盖州城,以及石门关和大片岭关,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而在朝鲜一线,李定国已经攻克丹东和镇江,兵锋直逼凤凰城。但本王相信靠着勒克德浑和李率泰,也能守的住。但……”

多尔衮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洪承畴,“但人心难测啊!一旦我大清主力陷在中原,而周显又在辽东攻城略地,难免会有些心怀不轨之人生出异心。就算尚可喜这样忠于大清的汉将,恐怕到时候也想为自己寻个后路吧!”

洪承畴看多尔衮眼神犀利,直视自己,顿时醒悟过来。慌忙跪下,连声道:“臣已经归顺大清,绝对不会存有其他的心思,还望摄政王明察。”

多尔衮盯着洪承畴好一会,突然屈身笑着扶起他道:“亨九,本王怎会对你有所怀疑呢!本王告诉你这些,只是想说我大清必须尽快拿下中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向天下人表明我大清才是最终的天命所归。到时候无论周显在辽东怎么闹,那些人都会为了自己生前和后世子孙的荣华富贵尽全力周显军作战。反之,若是久战不决,那周显的一点小胜就能在辽东掀起滔天巨浪。所以在北地,我们必须速战速决,这也是本王这次冒险追击李自成的原因。你有大才,本王需要你为我谋划此事。”

洪承畴听懂了多尔衮的话。

乱世终有结束的时候,天下也只有一个人坐。当一方变的强大,有很大可能会最终夺取天下时,不仅会有很多人主动来投,原先做出选择的也会竭力报效。反之,人心思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脱离。

这便是天下的大势,而多尔衮要做的就是夺了北地,让天下人看清大势在哪边?从而做出有利于满清的选择。

洪承畴低头躬身,“谢摄政王看重。臣必竭尽智力,以报犬马之劳。”

多尔衮点了点头道:“这次李自成回撤,无论他怀有什么样的企图,都是我们剿灭他们的机会。只不过需要谨慎一点,免除一些可能的威胁。本王令人找了张北地的详细地图,亨九就帮本王分析一下若是李自成设伏,会在什么地方?本王会派出斥候详细探查,绝对不会给他机会。”

洪承畴连忙点头应是,随多尔衮上前。

过了一会,他又言道:“摄政王,目前与我军对峙之闯军各部都有异动,唯有驻守天津的李过部却依旧驻扎在丰南。若是我们尽起大军追击,他们攻击我们后面怎么办?”

多尔衮道:“这次只有我军前去,吴三桂会率他本部人马留在原地,以抵御李来亨和李过的这两部人马。但吴三桂已经答应,会让他手下大将高得捷率八千精骑随我们一起行事。”

洪承畴有点不解道:“摄政王,为什么不让吴三桂为前驱?留下完全忠于大清的将领。这样一方面免除我军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可以消耗一部分关宁军。”

多尔衮挑了挑眉头,他没想到洪承畴会这样说。在他心里,汉人都不可信,无论是吴三桂还是洪承畴。但洪承畴这样提议,倒是真的在为大清考虑。

他沉默了一会道:“我大清勇士从来不畏惧正面对决,担心的是各种阴谋诡计。无论闯贼有什么打算,我大军合在一起,他也吃不下。形势不利时,大不了我们突破长城,逃到塞外。但若是分一部留下,携吴三桂的关宁军前去。且不说要留下多少人,他们能不能击败李过和李来亨。就说若是吴三桂临时投敌,我军又当如何应对?”

看洪承畴皱眉不语,多尔衮缓声道:“李过和李来亨所率的也为闯贼精锐,让吴三桂和他们斗去吧!如果吴三桂能够取胜,就把天津城交给他,让他继续南去进攻山东。若周显是一只虎,那吴三桂就是匹狼,让他们斗个两败俱伤不正好吗?一会你替本王去见一下吴三桂,告诉他,若是他能击败周显,本王不介意把山东封给他。”

洪承畴愣在当地,“摄政王,这……恩遇是不是太大了点。毕竟山东就在京畿边上,让吴三桂这样一个心思难定的人坐镇山东,将来难免……”

多尔衮勾了勾嘴角,淡淡笑道:“那也得他能战胜周显。实话对亨九说,本王越来越觉得周显才是我大清的大敌,而且还是那种不能和谈的生死敌人。若是能除掉他,本王觉得这点代价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五章 夺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