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1942风起南洋>第062章 我真不敢保证
我们要发展自己的军工就不能指望美国人,尤其是我们准备图谋东南亚的情况下。我们作为华人,能在东南亚建国的时机只有短短几年。时间这么短,我们根本来不及研究自己的新武器体系,只能捡现成的。国内对7.92毫米摸索了很多年,人才机器都是现成的,二战后德国人的大量武器和设备也可以利用。对我们来说,7.92毫米的机枪口径弹药更充足,应该是现在最合适的。当然,大口径机枪我也喜欢m2hb,性能好够稳定。”

机枪问题,三人都没了异议。

“总觉得美援不充分利用可惜了。我记得美国人塞给国内很多.45的汤姆逊冲锋枪。‘打字机’的威力,尤其是100发弹鼓,用起来真的很燃。再说m1911手枪很经典,停止作用大,对付那些不要命死冲的小鬼子再合适不过了。”接下来谈到冲锋枪时,叶关思维又开始跳脱了。

“战场上不要相信一枪就能打倒敌人的说法,太过迷信停止作用只会死的很惨。”李衡撇嘴道,“手枪我们又不是没有试过,就那后坐力稍远一点打不打得中目标都难说。我相信给对手三发子弹,总能打中一发。真要两三发打倒一个敌人,9毫米子弹已经足够。如果有时间我或许会研究10毫米,现在我们用9毫米最省劲。”

赵易带来的武器中,冲锋枪和手枪除了那把m29式0.44英寸左轮手枪,其他都是用了9毫米子弹。有了现成的参考对象,模仿山寨最为省劲,这是三人早就有的共识。

“美国援助不好拿。”赵易顿了顿,再次强调了一下美援的问题,“美国人的援助都是有条件的。老蒋也不过只给了七八亿美元,我们能赚到多少美援都成问题。在能得到的美援额度里,用在一般武器上没有必要。汤姆逊冲锋枪虽然火力猛,但价格高昂,美国人自己都喊贵。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美援的运输问题。通过驼峰航线运输量有限,还要大量装备在国内的美国空中力量,连老蒋在国内的队伍都装备有限,更不用说受制于国内的我们了。真要是武器,说不定半路就被国内顺走了,我们还真没地方喊冤去。而要是机器,恐怕国内那些大佬们不感兴趣。趁着这个时候可以多借助美援,健全起我们的军工体系才是王道。”

赵易的一席话也确定了先锋军不依赖美援现成的武器,自己发展军工的未来成长之路。

但此时先锋军真的是一穷二白,兜里边没有钱,没有物资,更没有地盘,甚至没有几个人才想发展军工太难了。

技术宅的李衡也很现实的从维修枪械开始,当初从金三角去滇西的一路,李衡就已经带着后勤小组修理枪械了,但直到从惠通桥带回了一些机器和人才,李衡才敢谈造枪。

在镇越县三人一见面,刚抹去了眼泪的李衡就兴奋道:“我已经反复推算模拟了生产流程,现在我们生产古斯塔夫冲锋枪应该没问题。”

突击步枪生产条件不足。枪倒是好解决一些,子弹却要全靠自己来生产。要重新设计出新口径的子弹生产模式,凭着现在先锋军的水平远远不够。倒是冲锋枪,有现成的子弹可以供应,也有现成的子弹生产线可以借鉴。

冲锋枪里李衡最先选择了p5生产条件太高,乌齐冲锋枪这款中东扬名的冲锋枪,李衡也没有把握适应东南亚的全天候。倒是m45这款枪在海豹突击队这些精锐手中,在越战里经受了东南亚丛林战争的考验,后世在印尼等国家中也装备不少,这意味着可靠。

m45的形状和设计跟英国人的司登冲锋枪相近,意味着结构简单,容易生产,生产成本低。这款冲锋枪在44年才设计出来,也意味着参考了二战中的那些主流冲锋枪的优缺点,能被瑞典人用到下一个世纪,还能被精明的日本人在战后仿造,已经证明了这款枪的优秀。跟二战中应用的那些名枪比不敢说压倒性的,最起码比英国人那个动不动走火打死自己人的司登强。

“产量怎么样?能不能生产冲锋枪子弹?我们可都知道枪容易生产,子弹难生产。这冲锋枪用起来,子弹跟水泼出去一样,子弹消耗格外大。若是只靠援助,我们能支撑下去吗?”叶关虽然在挑刺,面色却严峻,是真正在讨论事情。

枪械仿造一两支很容易,找几个技师小作坊生产即可,难的是大规模生产,从原料到流程都需要考虑到位。子弹生产同样如此,甚至牵扯到的原料比造枪还麻烦,否则作坊式的生产,一天生产几颗十几颗的,生产成本更是高昂,还不如去买。

李衡数次张口又紧闭上,沉默了良久才道:“只要我的机器清单上的设备都准备好了,我敢保证,生产出m45冲锋枪和9毫米子弹都没有问题。但产量我没法保证,有多少原料,我才能造出多少的枪弹。原料不足,我真不敢保证。”


状态提示:第062章 我真不敢保证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