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1942风起南洋>第087章 终于不用送死了

“乍伦?你来了?”他侬·吉滴卡宗看到了一个熟人,不由上前打起了招呼。

“他侬,你也被抓来了?”初见他侬·吉滴卡宗,乍伦·巴莫惊讶地长大了嘴巴,望了望周围这座战俘营,继而又耷拉下脸来,垂头丧气道,“上一次你一直没有消息,我们以为你战死了呢。”

他一直觉得他这个朋友很厉害,没想到这个第4师的上尉连长也没有逃脱被俘虏的命运。

“先锋军攻势太快了。”他侬唏嘘道。

“是啊!感觉莫名其妙的,那些士兵就攻过来了,唉,我正睡得香呢!”乍伦感触道。

“能说说当时你们是怎么被打败的吗?”他侬最近对研究先锋军很感兴趣,这一次更是带着任务来的。

作为上一次俘虏中表现积极的人员,这一次被挑选出来,负责为新加入战俘营的泰国士兵现身说法。

“我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反正到处是先锋军的士兵在进攻,没多久军队就崩溃了。到处有人在哭喊逃窜。其实一开始就有人喊着要趁黑逃跑,被我压下去了。可天亮后,逃都没地方逃了,感觉到处还是先锋军。他们的火力太猛烈了,我们只能投降。”乍伦两眼有些迷离,并没有注意到他侬的口气已经偏离了立场。

直到现在,他也说不上当时到底是怎么败的,脑子里留下的印象只记得先锋军的火力猛,尤其是那些冲锋枪,感觉先锋军每个人都有一把冲锋枪一样。

他侬也对先锋军的冲锋枪印象深刻,无论是英国人法国人还是日本人,根本就没有这样大规模使用冲锋枪的。到处是子弹在乱飞,感觉像是被几挺机枪同时瞄准了一样,想想手下那些士兵,在这样的弹雨中挣扎,崩溃也是正常。

“他们还擅长夜战,可能和他们的武器也有关系。当然也跟我们不熟悉夜战有关。”他侬心中觉得最后一句才是主要原因。

饮食习惯和费用的问题决定了泰国士兵中夜盲症很多,有些偏羸弱,训练强度不足的泰国士兵对于夜战这样的复杂情况根本不适应,到处都是黑夜的情况下,感觉被子弹包围的自己身边格外孤独,很容易崩溃。

他侬当俘虏的这段时间,在劳动改造之余,心中也想过很多次当时战斗的演练。若是白天的话,泰**队的状况或许要好一些,至少他能组织起更多人来反抗。可黑夜中,组织性和纪律性很差的队伍,人人都想先逃。

他侬问了半天,可乍伦脑子里现在还在迷糊,并没有得到太多答案,眼看着还有其他战俘需要他去安抚,不由对乍伦提醒了几句:“接下来,先锋军要你们做什么,你就老老实实的做什么,不要徒劳反抗。可以报出你的华裔身份,最好有个华文名字。记住我的华文名字,我叫符闼农。”

……

“怎么就败了呢?”銮披汶·松堪也搞不明白,31日守屋精尔还发来要歼灭先锋军的消息,怎么突然到了第二天就传来第2师溃败的消息?难道一个31日属于1942年,1月日属于1943年,隔着一年?

1号下午,坏消息就不断传来。无线电干扰只是局部,不可能全部都被压制。只是很多地方一开始消息并不明确,先锋军在多处地方佯攻,让泰国人顾此失彼。直到下午,才传来了第2师大面积溃逃的消息,銮披汶·松堪才明白事态竟然如此糟糕。幸好最糟糕的没有发生,守屋精尔被手下救了回来,正在向边境撤离。

若是守屋精尔出了事,谁知道日本人会不会发疯,眼下的局面肯定要被打破,泰国境内将不得安宁。

日本人比他更着急。已经有运输机去接应,绝对不能让守屋精尔这个日本中将被俘虏。至于其他的小兵小卒,已经没人去管,泰国士兵更是自生自灭,连骑兵师和第2步兵师剩下的第5团接到的命令,也不是去救援,而是就地加强防守。更有命令传来时后撤到湄公河边境,准备在河西岸接应过河的溃兵。

銮披汶·松堪也不知道这一次第2师的溃败会带来什么变化,如果继续留在东岸,法国人会不会趁机插手,落井下石?

想到法国人,他又联想到了北非得到的消息。美国人已经在北非登陆,德国人在北非吃了个败仗,在苏俄境内斯大林格勒,战局也不利。难道世界局势有变?

銮披汶·松堪猜不透,不过他明白,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对待法国人,还有英国人和华夏人。

吞并华夏和东南亚周边各国部分领土和人口的“大泰国计划”还没有完成,只靠现在泰国这点小身板,生存之道,应该是两不得罪,才能在大国夹缝中生存。

他想了想,立即命令让第3步兵师也后撤,不要多跟华夏93师纠缠,谨守景栋。

泰国人一开始真没有想到3团9营的第2师会败得那么惨,就算是败,总能守住阵脚一点点撤退下来吧?援兵是没有了。第4步兵师只逃回来几百人,第3师需要防住93师,剩下一个骑兵师,也就是第5师,如果贸然去救,对方能没有对策?如果是围点打援,目标是第5师呢?

到现在,銮披汶·松堪也不相信只凭着先锋军自己的力量就能击垮第2师。他也相信日本人查到的消息,93师主力并没有动,那么先锋军的背后有可能是华夏国内新派来的队伍。人数有多少,凭着第2师那么快就溃败,肯定不会少了,骑兵师就这样贸然闯进去,实属不智。在局势未明时,稳固防守看似被动,其实这才是主动。

銮披汶·松堪


状态提示:第087章 终于不用送死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