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花开美利坚>第634章 《时代周刊》的采访(上)

终于等到这天了。

凯瑟琳坐在沙发上,然后微笑着看着眼前这名来自《时代周刊》的记者。

记者这样说道:“您好,埃德森小姐,我的名字是吉姆·格林,真高兴能够采访您。”

这种浓浓的初中英语感的名字是肿么回事?

“您好,格林先生。”凯瑟琳微笑了一下:“说起来,这应该是我第二次上《时代周刊》了。”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

能够上《时代周刊》,即便是凯瑟琳,对此也颇为在意。

“我还记得您当年接受《时代周刊》的专访的时候,我还刚刚进入《时代》呢。”记者也是跟着凯瑟琳后面侃了一句,然后他又问道:“埃德森小姐,您当年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您今天会建立一个这样的电子帝国呢?”

“稍微幻想过一下,不过当时并不觉得能够实现。不过人总要是有梦想才能进步的吧。”

凯瑟琳这句话纯属口胡。

“说起来,您的发展历程还真是神奇,也难怪有人称呼您为‘魔法公主’了……”

“这个绰号不就是你们《时代周刊》弄出来的么?”凯瑟琳稍稍吐槽了一句。

对方有些尴尬,不过毕竟是记者,他很快便转移了话题:“我在前段时间曾经读过您的《信息革龘命》。说实话,如果是在今年之前看到这本’的概念传播到了大众之间……仅仅一年的世界,我突然发现,我旁边的世界,似乎已经不再是我认知之中的美国了,这倒是和您的《灵魂反应》这部影片里面的描述

有些接近。”

记者称赞凯瑟琳的《信息革龘命》,算是马屁拍到位了。

“世界总是在发展的,我的这样一个技术,能够让世界之间的通讯变得更加的完美和完善,在未来的30年内,我的主要工作,便是将整个世界变威使用有线和无线络连通的世界,让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

“地球村,?这个概念可真了不起。”

对方惊叹了一句。

“随着广播、电视、互联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随着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这便是‘地球村’。不过这个概念可不是我提出来的,而是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先生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的发展;是信息络时代的集中体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形成,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络技术的会面运用使‘地球村’得以形成。”不过凯瑟琳也理解对方,她解释了一下:“麦克卢汉先生认为‘地球村’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小了,而是指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交通工具的发达曾经使地球上的原有‘村落’都市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被迫中断,由直接的、口语化的交往变成了非直接的、文字化的交往。而电子媒介又实施着反都市化,即‘重新村落化’,消解城市的集圌权,使人的交往方式重新回到个人对个人的交往。”

“消除城市的集圌权?”

“对,在互联上,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无论是高高在上的亿万富翁,还是身无分文的乞丐:无论对方是一个穆斯林,又或者是一个共圌产主义者。麦克卢汉先生说:‘城市不复存在,惟有作为吸引游客的文化幽灵。任何公路边的小饭店加上它的电视、报纸和杂志,都可以和纽约巴黎一样,具有天下在此的国际性。’而就我个人看来,‘地球村’只是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一部分而已,人类的历史还很短,我们未来还有数百年、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路要走。相对于厚重的历史而言,现在的我们还是太年轻了。”

“将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不错的消息,不过可惜……就目前为止,我们似乎都很难实现这个目标。”记者所指代的,自然便是苏联了。

“不过会球化也不都是正面的一一会球化,也就代表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将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一一例如现在的日本。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凯瑟琳想到的是索罗斯横扫东南亚……

“这就是您对未来的预测么?”

“是的,虽然有着各种缺陷,但是长期来看,我还是看好世界的一体化的进程的。而互联就是实现全球化的最便捷的工具。”

“看起来您的互联的确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啊。”

“互联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一一其实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凯瑟琳脑袋中更多的是想到了游、论坛和黑客攻防之类的,而并非是什么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在前段时间,我们听说了您的美国电信公司分别与日本和欧洲进行了合作,开始铺设了两条海底光纤。”

“是的,这是我们的策略之一,为了拉近世界的距离。”

“我觉得您的技术已经引发了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了。

互联现在已经作


状态提示:第634章 《时代周刊》的采访(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