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面对这一场暴乱,按照一般的逻辑,或许辽国皇帝也就会无视了,但还好,辽国皇帝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忽视来自民间的声音,而是十分慎重的在思考过后选择了开通道路供城市民众使用,这样的举措才总算是让城市没有暴动。
不过就算如,也让几个国家在这个时候看到了工人团结起来的力量,那种行动能力和组织能力,远远非农民所能相提并论,在辽国这次动乱之前,最大的一次动乱便是宋朝的罢工运动,可那一次运动之中,宋朝全国的工人也不过才一百万左右,汇聚在昆山的更是只有二十万而已,数量并不多,声势虽然浩大,但真正在乎的却没有多少,而这一次德黑兰暴动,则是汇聚了差不多一百万左右的工人,这样的巨大声浪确实让各个国家都感到了来自民间的力量正在壮大,其中也包括徐清。
等到事情结束以后,人们这才想起来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在那个时候,为什么辽国皇帝会突然之间改变态度,听从了市民们的心声,而开放了通路,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情,因为辽国皇帝虽然是一代圣主,聪明智慧不下于辽国开国皇帝,在政事上也经常有一些好的办法,辽国在他的代理下,可谓是蒸蒸日上,百姓富裕,国土辽阔,甲兵充足,但是他毕竟还是一个皇帝,尤其是功劳如此卓著,那就更是让他变得非常骄傲,这样一个人,又为什么会愿意在这个时候妥协呢,根据许多了解他的人来说,这显然是不正常的事情。
当然,这件事也只有辽国皇帝自己能站出来回答,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他是万乘之尊,作为皇帝,他有不回答任何人问题的权力,但是架不住有小道消息传播出来,据说那个时候,之所以辽国皇帝会改变主意,全部都是因为当时的辽国首相提出建议,说要让辽国的内务府改变德黑兰的交通封锁,让城市得以交通舒畅,而在这一次进言中,首相对皇帝的言辞非常犀利,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严厉了,最后皇帝可以说是被逼迫妥协,让内务府改变了原定的计划,这才让德黑兰没有惨遭半个月的交通封锁,仅仅在一天之后,交通便恢复顺畅了。
这里要解释一下,所谓内务府,便是专门为皇帝的生活服务的部门,别看他单单只是服务皇帝的私生活,但是皇帝是全国的象征,是最高领袖,所以服务他的部门,自然权力是非常大的,停止一条交通线路这样的事情,对于内务府来说,并不是特别大的事情,在整个辽国,他的职权也非常的大,在外几乎就是皇帝的代言人,这是辽国独有的一个机构,专门为皇帝服务。
而至于辽国为什么有宰相,这其实跟宋朝有关,因为徐清的政治改革让臣子的权利扩大之后,辽国和金国这两国的士大夫们自然也按捺不住,毕竟手中有权才能做到心中不慌啊,若是单单只有臣子的权力,动不动就会被皇帝换下马或者当了替罪羊,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这宰相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三国虽然平日里并不对付,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这些知识分子倒都是非常的一致。
可臣子们想要改革并不代表皇帝也想要改革,尤其是宋朝之所以能够进行改革,是因为徐清这么一个不可思议的存在才达成的,他拥有超前的智慧以及崇高的声望,因此皇帝不得不把权力交给他,若是换了其他人,是根本不可能在宋朝做到这一点的,而辽国和金国显然是不可能有第二个穿越者了,所以按照道理来说,他们应该是做不到的。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两国的政治势力与宋朝不同的缘故,在宋朝,成立之初的时候,皇权对于臣子的权力就拥有绝对的优势,在这种清苦下,臣子想要反抗皇帝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辽国和金国却不一样了,辽国虽然早已经扎根在中原这片土地上,吸取的也是儒家文化,可在政治制度上,臣子的权利还是非常大的,这就有点像日本一样。
唐朝的时候全盘学习我们的文化,可到最后却没有成为一个集权制的国家,而是变成了一个分封制的国家一样,就是因为每一个国家、文明都有自己特殊的地方,辽国也一样如此,皇帝尽管很想让辽国成为一个集权国家,可是游牧民族的习气却让他们更加崇尚自由一些,所以即便到了工业化前夕,辽国的地方势力和臣子的权利还是非常庞大的,至于金国就更不用说了,皇帝与其说是说一不二的君主,倒不如说是几个部落共同承认的共主而已,从这种部落共主的状态中慢慢开始转移出来,也就在最近一两代之间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宋朝的先进经验,对于他们来说到真的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了。
而在辽国,宰相的权利甚至要比徐清的权利还要来的大,皇帝只能掌握有关于自己的特权,以及四个首都之间的军队,其余的军队则也都由宰相来指挥,至于司法,行政则全部由宰相来管理,可以说他的权利要比宋朝的宰相大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宰相的话能够让辽国皇帝退缩的原因。
就是因为如果辽国皇帝若是真的反驳了宰相的话,就等于率先违反了双方之间的契约,到那个时候,把如今的皇帝撤下来,换一个新的也不是不可能,反正这个天下最不缺的就是做皇帝的人,皇室子弟延绵无尽,找一个听话的也不是特别难的事情,所以最后辽国皇帝同意了宰相的意见,这就是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