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到底有多么的重视教育,而中国人为什么会重视教育,就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在和平年代的上升渠道,便就是读书而已,现在很多人说读大学没有用,还不如去做生意,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想要靠做一些简单的生意便发家致富,这实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而读书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而读书之中,尤其以重点大学为重中之重,无论是社会还是国家,对于重点大学的孩子一般都会寄予厚望,国家的投资也是非常的多,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也非常的多,这便是读书的作用,在中国,一个底层的孩子最容易翻身的一条路,也就是读书了,而在战争年代,自然是做军人更加容易翻身了。
和平年代,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去参军,若想要在军队中做出一番什么样的事业,这是非常难的,而在战争年代,一切的关系、资历都将成为废纸,只有战斗经验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到了这个时候,胜者为王则是必然的事情,即便领导者或许依旧希望是自己的亲信率领军队去征战,但士兵们却不会愿意听从一个愚昧的领袖,他们更愿意听从一个能让他们活下来的领袖,这就导致在战乱年代,一介平民,骤然登上高位的人,有非常多的例子,朱元璋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一介最为底层的平民,甚至还当过乞丐,最后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一朝天子,这样的人生,或许也就只能发生在中国这片不太重视出生的土地上了。
把问题再绕回来,战争是动荡的,而公布如今朝堂之上的局势,则会让本来太平的社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这是皇帝和宰相文臣集团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两方争斗,谁都不希望自己是鹬蚌,让别人成为渔翁,所以这种事情自然是要绝对保密的,在百姓看来,他们所知道的,其实就是有关新大陆政治制度是否需要改革的争议而已。
而在这个问题上,徐家显然有两种声音,徐清不支持改革,认为如今的制度是对于新大陆更为有利的制度,应该让它继续发展下去,而徐安则认为应该支持改革,废除如今新大陆如今的制度,而采用宋朝本土的制度来对新大陆加以管理,因为意见不合,所以双方发生了争吵,然后徐清宣布,把徐安扫地出门,驱逐出徐家了。
老百姓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极为诧异的,站在他们的角度,这仅仅只是意见之争而已,根本没有上升到需要断绝父子关系的程度,毕竟仅仅只是政见而已,又何必做这样的事情,很多人甚至开始私底下猜测两人之间是不是发生了其他的事情,当然,没有人会往朝廷争斗这个方向去想,而是往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向去想。
比如说徐安偷了父亲的情人之类的方向,虽然徐清为官一向刚正不阿,在私生活上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但是在老百姓心中,对于大官的印象难免就是三妻四妾的,即便是徐清这样的人,也不能免俗,好像不三妻四妾就不能显示出身为宰辅的权势之盛来似得,反正小道消息是此起彼伏,仅仅一天的时间,便编出了无数的八卦出来,甚至还有人动作快,都编好了段子,等到各地茶馆一开张就立刻就着报纸讲起来了,活灵活现,好像他真看见了徐清和徐安吵架似得。
这报纸发布声明的第一天,就在这样的玩笑声中结束了,这个时候,显然除了八卦的**之外,并没有人把他太当做一回事,只是最多嚼舌根,骂一骂徐安说他是个孽子而已,但骂的人也不多,毕竟是因为政见不合才导致的父子关系断绝,不像一些其他的理由,触犯人伦之类的事情,老百姓的忍受度还是够高的。
而这也是徐清所希望的,对于徐安做出的决定,徐清不太能够接受的,但徐安终究是自己的孩子,若是徐王氏这个母亲到他家门口一跪,那徐安的名声可就真的臭了,在这个官场上,名声对于一位官员来说意味着什么,没有人比徐清更加清楚,所以尽管徐安不听自己的话,但徐清还是心软了,最后选择用这种方式来划清界限给百官来看,也是无可奈何中的最优选择了。
当徐安看到今天早上的报纸时,神情也总有些低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徐安做出了这个选择也无从偏薄,他也一直告诉自己没错,可看着上面父亲写下的话语,徐安还是忍不住流下泪来,政见不合而断绝父子关系,父亲,您这是尽了最大的能力保护我啊,徐安并不笨,自然能够明白徐清的良苦用心,这一顿饭,徐安再也没有吃下去,只是跪在地上,向着徐府的方向拜了拜,有丫鬟走过,见到老爷如此,心中也是惊讶,徐安一向冷漠,对于下人也同样如此,如今却泪流满面,这让整个徐家的气氛都变得不怎么好了起来。
这第一天便就在各方的讨论中结束了,就当众人以为事情该结束的时候,但紧接着更让人咋舌的事情就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