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平淡为官>550.吸引移民

谁都知道,越是高级知识分子,对于自由的渴望就更加强烈,这自由并非是人生上的自由,更是精神上的自由,在本土,你必须忍受繁多的亲戚关系对于你的束缚,而在新大陆,这样的关系会成倍减少,毕竟一个家族全部离开本土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次子或者是小孩子离开家前往新大陆的多,在那里很多都是孤身一人的,或者是夫妻结伴,兄弟结伴的,又或者是同乡结伴的,很少会有一大家子人全部搬走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亲戚自然也就变得很少了,而新大陆又是一个鼓励移民的地方,即便是一个乡村出来的,因为大陆的面积非常广大,且流动限制也不像本土一样那么严格,在本土,工业化之前,农民是不能离开自己耕种的土地范围的,所以这也导致很多农民一辈子有可能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离家最近的小镇,去参加一次赶集而已。

大多数人甚至连自己的村子都没有出来过,是那种十分典型的小农经济,后来工业革命之后,人口的流动量相比起以前来说确实有了质的飞跃,毕竟城市之中大量新建的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进入其中工作,以产生商品来赚取利润,这个时候,通过火车和高速公路,整个宋朝的流动人口开始大规模的增加,超出了一般农业社会的极限,相比起以往来说,确实是要进步了许多。

但这只是一次很粗浅的进步而已,在宋朝本土,依旧保留有户籍制度,以此来区分城市人和乡村人,这两种人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在宋朝一个农村人想要变成一个城市户籍,就必须要在城市里买一套房,才能够拥有这项权利,或者对一个城市有过突出的贡献也可以,不然是不能改变户籍的。

而城市之间的户籍也完全不同,大城市的户籍相比起小城市的户籍来说要更加的值钱,首先便是教育问题,如果一个农村人来到大城市,没有买房更改户籍的情况下,他就不能读大城市中学校,而只能读工人子弟学校,这两种学校的教育品质自然是完全不同的,大城市的教育相比起工人子弟学校的教育,其品质是天壤之别也不为过,毕竟给工人上课的老师,其中很多甚至都不是来自师范大学的学生,而是一些老学究们,他们上古文课或许很好,但是其他的课程就非常不行了,这便是基础教育上的差距。

再来如果读到初中和高中,那么如果是本地人,将能够以较为低廉的费用入读本市的初中和高中,而如果是外地人口,就要缴纳高昂的转学费用,这笔费用远远不是工人能够缴纳的起的,可许多工人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好的教育,还是勉励用钱把孩子们送进好的高中去,以让他们可以获得一个舒适的教育环境。

而高等教育上,则更是天壤之别,在宋朝,对于大学教育,是需要通过高考来录取的,也就是说,考试成绩十分重要,如果你考试成绩够高,即便是穷人家也可以读得了大学,但宋朝的大学各个道之间的招生成绩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总的来说,遵守这么一个原则,那就是本地人的分数最低,招纳人数最多,然后越发达的地区人数越多,越贫困的地区,招收的人数越少,大致来说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就那汴京大学举例,作为全国最好的大学,每年招收的人数在七百人左右,其中汴京一座城市录取的人数就在两百人左右,剩下的五百人,则有三百人是分给各大一线城市的,然后再是二线、三线,以及贫困地区,各个地方的分数线也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如果你拥有一个汴京的户口,起码在考汴京大学这一点上,你就要比其他的学生容易的多,当然,即便是汴京的学生,想要考取这所大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相比起外地的学生和更加偏远地区的学生,他们确实要容易的多。

而如今宋朝的大学,大多集中在一些大城市之中,比如昆山、幽州、杭州、汴京、苏州、扬州、广州、武昌、长沙、四川、长安、洛阳之类的地方,所以对于这些地方的学生来说,读大学也要稍微简单一点,不像其他的地方,即便考上了同样的成绩,但最后录取的也只会是别人而已。

除此之外,每一个城市都还设置有专门奖励大学生的奖学金,而这笔奖学金,很多都是只给本城市的人来使用的,所以即便是穷人,偏远地区的穷人读书好也很难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而若是大城市的穷人,只要读书好,就根本不愁钱来读大学,这就是户籍制度的弊端。

除此之外,户籍制度的存在也让宋朝本土的贫富差距非常的大,因为大城市的交通、教育、卫生、医疗等条件的杰出,自然也汇聚了整个宋朝大量的人才在其中,而人才的汇聚自然代表这财富的汇聚,而财富的汇聚自然会让这些大城市越来越发达,许多公司的总部都设立在这些大城市中,而在小城市则人烟寥寥,这样一来,双方的差距自然是越来越大,大城市的人口多达数百万,各种各样的设备十分齐全,而在小城市里,则有许多人依旧处于贫困线以上,日子过得不是特别的好。

这就是如今宋朝的贫富差距情况,也可以说成是城乡差距,这种状况显然是十分不好的,不仅对于小城市不好,对于大城市来说也不好,小城市的人才外流,导致发展停滞,而大城市则是因为人口过多,而导致污染严重,交通拥堵,这种种的情况都是如今宋朝的问题,也是户籍制度带来


状态提示:550.吸引移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