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现代的中国,即便是三线城市只要你三年时间没来,那就变得跟你记忆中完全不一样了,许多人的老家都已经拆迁变成了更加高大的建筑,许多老街区也变成了新的闹市区,或者是变成了商业街,不再有古色古香了,这虽然是城市高速发展必须要经历的,但徐清总是觉得可惜,这些东西若是能够保留下来,自然是极好的。
毕竟这些古建筑都很漂亮,看看日本的东京,既有古建筑的优美,又有现代建筑的时尚,两者相互交融,并不让人觉得违和,反而为东京这座城市添加了一抹独特的色彩,这一点不得不佩服日本的城市设计师们在城市设计的时候,有着一颗认真的心,当然这也跟二战时期,整个东京都被烧掉有着很大的关系,使得设计师们可以在一张白纸上进行绘画,而中国显然不行。
所以中国的城市就会像现在这样,只有在旅游景点能够看到一些我们曾经的痕迹,而其他地方,大多数都变成了现代都市的模样,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太大的色彩,你开车在二线城市的普通城区跟开车在上海几乎没什么两样,现在的徐清既然有机会,自然是需要改变的。
就比如说杭州,为了让杭州秀丽的风格不进行太大的改变,所有杭州的新型建筑都被要求高度不准超过八十米,且在西湖周围,视线所及范围内,不准出现四十米以上的建筑,要让人们在西湖周围,完全能够享受到古色古香的风格。
同时单单古色古香也不行,在高大建筑不能修建的同时,对于西湖周围的街道和店铺,居民区进行修缮,原本中国城市里大多数的道路都是土路,即便是大城市也是如此,绝对不像电视剧里一样,要么青砖铺地,要么就是黄土开道,大多数的道路其实就是泥巴路,大概也就只有首都几条重要的街道会用青砖来搭建道路,许多地方是没有的。
那么为了生活上的便利,这些地方自然要铺设新的道路,然后对于周围的街边小铺和居民生活区进行一定的改善,太过于狭小的生活空间要改变,同时一些比较破败的地方进行维修,下水道要从地表埋到地下,总而言之,建筑要继续保留,但现代社会的一切东西都必须要通进去。
这就有点像是北京的四合院一样,外面是古老的建筑,里面则是现代的居住环境,毕竟你不可能要求这些现代人继续去适应古代人的生活环境,通水通电是最起码的要求,所这些建筑都是需要改造的,同时许多破败的建筑则需要进行维修,维修的材料自然需要用新型的材料,而不可能去用那些木头。
要知道,古代社会并没有你想象的这么好,或许富裕阶级住的跟电视剧里差不多,雕梁画栋的,但大多数穷人住的就是茅草房,好一点的用木头搭个房子,大概也就是如此了,这些建筑自然没有保存的必要,也没人想住,所以这些房子都需要进行拆除,然后把那些富人们住的房子样式进行拆分,选择几十种出来,定制出不一样的房子,然后再进行建设。
在材料选择上,也会用更加现代化的材料,但在建筑上则保持古代建筑的风格,其中一部分的钱由朝廷来出,剩下的一部分钱由住户来出,如果不愿意出,那么当地衙门就把这笔钱给他,他想住哪就住哪,朝廷把这些工程包给建筑公司,修缮完毕之后,再进行售卖,通过这种方法,将西湖周围的房子,慢慢都换成这种既符合西湖整体风格,不会让人觉得突兀的同时,又能够改善当地民众的居住环境。
这样修建起来,没有了古代社会的粗矿和肮脏,也让城市真的变得漂亮起来,整个杭州城的老城区都在进行这样的改造,毕竟整个杭州,能够让现代人满意的建筑大概不到二十分之一,大多数人住的就是土坯房,这就是现实,即便是在北京城也是如此,能够住得起四合院的也是少数人,大部分人住在皇城外的乡村,那就是破房子,谁也不愿意保留,保留了也不好看。
而对于那些十分有特色的民居,则不进行拆除,直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因为有一些小镇,在古代开始经济上就十分繁荣,所以许多民居也修建的十分漂亮,只不过这些建筑虽然好看,但内部居住空间却太小了,往往一个人只能住几平米的地,像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改善,比如说把这些建筑进行合并,交给一个人来住,而剩下的人,则可以领取衙门的补贴,让他们去其他地方买房住,新修建的房屋自然也是按照原有的样子来进行修建,然后在外面再修建一些新建筑,让住户们进行选择。
通过这种方式,许多优美的民居就得以保存下来,要知道现代人十分推崇的四合院,在刚建国的时候,往往一个四合院里要住下七八户人家,是一点也不舒服的,等到改革开放以后,很多有钱人把一整个四合院买下来,这才算是住的舒服,古建筑也是如此,他虽然很漂亮,但若是一群人住在里面,再漂亮也是不舒服的,所以需要进行拆分和整合,从而让这些建筑得以保存,里面的住户也可以住的舒服,这就需要朝廷去解决这些问题。
而解决问题,自然意味着需要花很多的钱,毕竟搬迁费绝对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城市人口的搬迁,就更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不过还好,如今宋朝采取的是承包制度,由衙门出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