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项计划涉及的规模之庞大,人员之众多,与上一世的南水北调工程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在工程上则更有挑战性,毕竟此时的科技水平尚且还没有达到当初的水平,因此很多工程只能用更多的人和更多的机器去弥补,自然花费的钱也就要越多,工程压力自然也就越大,但徐清看得出来,提出这一份计划的陈明功,无疑是思考了很长时间,在开了多长论证会之后得出的结果。
在他看来,这是一项必须要进行的计划,因为随着南方沙漠化越来越严重,若是不再进行南水北调那么北方的干旱情况只会年复一年继续严重下去,若是再拖下去,虽然他们这一代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未来呢,几百年之后,北方将被沙尘暴所侵袭,蒙古草原上将变成沙漠滋长的欢乐地带,到那个时候,宋朝子民该怎么办,因此必须在这个时候立刻执行南水北调的计划,将南方的水调到北方去,然后进行大规模的造林,从而改变当地的气候条件,将水重新带回到北方去。
这一项计划,徐清的心中无疑是同意的,但奈何所需花费实在是太高,同时迁移人口也过多,单单是在行政上就很难通过,有十一个小镇都会被大水所淹没,化作一汪水潭,这对于大部分重视乡土的中国人来说,着实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
“但我们必须要这么做,首相,若是不从我们这一代开始,那么下一代也只会推给下一代,然后眼睁睁看着我们的国土被沙漠所侵袭,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牺牲我们这一代人,为下一代人创造出更好的环境,首相。”陈明功很是真诚的说道,他的言语让徐清本人也深深的感动。
以陈明功今时今日的地位,根本就不用如此拼命,但他却为了这件事情,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就白了头发,相比起一年前自己见到陈明功时的样子,他苍老了许多,脸上都多了一些风霜的影子,毕竟南来北往,陈明功这一年时间所走的路和所走过的地方,估计要比他之前一辈子所去过的地方都要多。
其中很多地方根本就不是在都市区,甚至连人烟都没有,是一些荒郊野地,一位高官做到如此程度,便是徐清也深感敬佩,要让这样的官员心凉,徐清做不到,因此他同意了陈明功的意见,以自己为带头人的身份在政事堂中提出了实施这项计划的想法,而陈明功则位于第二提案人的位置。
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徐清要抢陈明功的功劳,而是若把陈明功放在第一个,恐怕很难引起其他宰相的重视,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陈明功只不过是一个新人而已,很大几率这一提案最终会被否决。
而徐清则完全不同,以他的身份,无论提出何等的提案,都没有人敢第一时间反驳,他们会询问徐清的想法,然后再慢慢讨论,即便不同意,也会过一两个月的时间来磨合,最终以委婉的方式告诉徐清,这样走行不通,让徐清自己把提案收回来,这就是双方地位之间的不一样,虽然陈明功是宰相,在他人眼中已然是位极人臣,但徐清的地位无疑要高得多,身为首相,他是这个国家实际的掌舵人,任何国家大事都需要经过他的同意,他可以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去进行交换,从而让其他集团同意这一计划,而陈明功是做不到的。
因此当政事堂的衮衮诸公看到这份提案的时候,纵然心中不满,也只能询问徐清的意思,而这个时候,徐清便让陈明功来回答众人的疑惑,之后长达三个月的时间,众人便围绕着南水北调工程可不可行,要不要做进行了十分激烈的辩论,同时民间也慢慢得到了这一消息,毕竟朝堂上如此激烈的竞争,自然不可能躲过媒体的眼睛,也不知道是谁率先放出消息,紧接着各家报纸也都进行了宣传,很快这件事情就成为了全民热议的话题。
而与此同时,陈明功的另外一项提案则也被摆上了台面,这一次不再是以徐清的名义来提案,而是以陈明功自己的名义来做出提案,这是因为三个月的时间里,陈明功虽然还没有成功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的项目,但他的行政能力和对于家国的情怀,无疑得到了所有宰相的认同,他的威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陈明功此次就可以自行单独提案,而他的这一项计划就是全国自来水网络计划。
相比起电网尚且还处于琢磨的阶段,水网的联络则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的事情,尤其是城市之中,断水无疑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而为了保护环境,朝廷又希望各地方的水井可以关停,水井在古代自然是生活的必备品,但随着工业消耗的增加,地下河的消耗也达到了十分恐怖的状态,而这种状态若是再持续下去,对于土地来说是有很大负面作用的。
首先盐碱土地会快速增加,很多土地位于大海旁边或者是盐池旁边,本身土地是带有盐碱性质的,正是因为有地下河的存在,才保持土地的中性,从而让他们可以被耕种,而若是随着工业生产对于用水需求的增加,无疑会快速抽取地下河,最终导致地下河脉络干枯,从而使原本可以耕种的土地彻底变成盐碱地,无法使用。
同时大量的地下水被抽空,也会导致地陷,这一点在江南水乡尤其严重,很多生产商或者是城市中的居民,都会在自己家的工厂或者是院落里开一口井,这在古代没有问题,毕竟古代用水很少,大多数人甚至都不洗澡,但在现代则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