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燕王的解释,听上去也合情合理啊。”
“所以才可怕啊。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共有八句,燕王用的,只是前四句,后面还有四句:
游伎皆秾李,
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说的是开明盛世,夜晚没有宵禁,出来欢庆佳节的人可以尽可纵情游乐,享受上元节的瑰丽夜景。这跟等待花魁的到来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可是,燕王将诗歌腰斩,抹去原作者的原始创作意图,然后再强行加上自己的解释……在座的观众都没有见过原作,燕王口中的诗,就是原作,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好无赖的打法……”
“无赖……却很有效……”
“他无赖,公子也可以无赖啊。”
“不行!这种招式,贵在先声夺人。他这样做是惊艳,我再这样做,就是抄袭,不论做得多好,都输他一招……”
——
青衣女官并不知道李君武在心中与红绫对话,秋波流转,看定李君武:“公子,轮到你了。”
李君武面色凝重,捏着酒杯,一连踱了五步,忽然停下。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
愿为西南风,
长逝入君怀。
曹植《七哀诗》中的四句。
这四句诗,李君武在与唐家姐妹交手时用过一次,他发现刚才用早了,用在这里,更为妥帖。
在这首诗里,他没有将花魁比为明月,而是暗示花魁为清风。
既然燕王已经将花魁比作明月,李君武就不能再用明月做比。
燕王的比喻和解释已经先声夺人,李君武要胜过他,就必须拿出更好的诗歌和更妙的解释。
以李君武的诗歌储备,要完成这件事并非不可以。
但是,这场比试是有时限的。
李君武可以思考,但是不可以时间太长。
思考时间太长,就是才思不够敏捷,即便拿出应对的诗歌再好,也是无用。
李君武已经对场上情势十分明了:雷渊真人有法术从人世之中搜取古诗,而燕王本人也十分了得,可以不假思索地使出断章取义和牵强附会这两招。
李君武是以一敌二,必须出奇,才能致胜。
所以,既然燕王已经将花魁比作明月,期待花魁如同“明月逐人”一样来到他的面前,李君武就果断放弃明月,而是将花魁比作清风,期待花魁扑到自己怀里。
“清风对明月,精彩!”
青衣女官看了一眼海棠,接着道:“不过,月华无形而有光,正可比喻花魁之美;清风无形无影,若是用来形容美貌,比之月光,稍逊一筹。这一局,是殿下赢了。”
座上观战的英雄纷纷附和,也都说燕王的诗更胜一筹。
燕王笑道:“李兄,承让!”
红绫想李君武心中道:“公子……在我心里,其实应该是你用的诗更好。”
李君武心道:“这青衣女官是受海棠的指令,才故意判我输的……”
“说不定,花魁只是想激励一下你,希望这场争斗更精彩呢。”
“但愿如此吧。”
——
“花魁如空中明月,可不是相见就见得到的”
青衣女官笑道:“两位刚才做的诗,是想与花魁相遇。可是,倘若约不到花魁,两位又当如何,请作诗一首,供花魁品鉴。殿下,你先。”
“又是他先?!”
李君武心中愤愤不平:“这女官好偏心!世上的好诗只有那么几首,先占先得啊。看来要拿下这场比试,我要使出准备大考的力气才行!”
不出李君武的意料,雷渊真人为燕王献上了李白的那首《花间独酌》: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既然这位姐姐说花魁是空中明月,本王虽见不到花魁,只要有明月相伴,足以慰藉孤独。更何况,本王原是个喜欢清静的人”
燕王举杯道:“花魁如明月,在云端相伴,若是再加上我的影子,可以称得上热闹了。”
青衣女子对李君武道:“公子,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