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春野小农民>第663章 风俗习惯

主人家早已烧好了滚烫的热水,一桶桶的拿出来倒在木桶里,这一步叫做汤猪。

杀猪匠试了试水温,水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太烫了人不好下手,太凉了猪毛汤不干净。

把猪从门板上放了下去,有人往猪身上浇着水,有人把猪转着圈,让所有部位都能被水烫到。

杀猪匠拔了一把猪鬃,看差不多了便动手刮猪鬃了。

三四个人分工明确,有人用粗糙的石头砸猪鬃,有人用铁刮子刮猪鬃,还有人用刀刮表面的毛。

很快就将猪收拾得干干净净白白胖胖,将猪架在木桶上之后,众人暂时停了下来。

村长大爷这时候开始点香烧纸放鞭炮了,这是一种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他一边烧纸一边吟唱道:“良辰吉日大吉昌,水泥石头把圈镶。肥猪喂得像牛样,全身四体白又光。天天喂猪也很忙,不吵不闹听主张。今日请你去出槽,百事六畜大吉昌。今日扫圈财门开,黄金白银归进来。一圈肥猪逗人爱,一切病毒都撵开。有灵有验万事顺,张公是我当家人。年年岁岁杀年猪,岁岁年年求吉祥。”

徐若兰几个听得有趣,小声问道:“唱这个干什么呀?”

刘伟解释道:“这是杀猪祭词,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吧,大概意思就是寄托着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在会这一套祭祀的人已经很少了,甚至有的人家杀猪的时候根本不搞这一套,直接杀了了事儿。

也只有村长家还兴这一套,点香烧纸放鞭炮唱祭词,很是正规。

临近年关,村里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少的一头多的两三头。

杀的猪都是吃自家地里种的粮食和山上青草长大的,这样的农家土猪一般都舍不得卖,留一些新鲜肉后,大多做成腊肉供一家人一年慢慢享用。

杀年猪既是一年劳动成果的汇总,也是来年主要营养的积蓄,更是一个家庭荣誉的象征。

以前谁家猪越大越肥就越有面子,现在随着生活好了,大家不再追求肥大,差不多养个大半年就杀了。

因为太肥的猪肉根本没法吃,太过油腻,现在人都喜欢吃瘦肉了。

杀年猪还要选好日子,然后提前去请杀猪匠,定下日子之后又去请左邻右舍帮忙。

在农村来说,算得上一件大事了!

几人将猪收拾清理干净之后,又抬着猪倒吊在楼梯上面,然后杀猪匠开膛破肚清理内脏。

内脏和肉分离之后,有人清理猪肚大肠小肠,有人帮着杀猪匠,砍下猪头猪尾巴。

徐若兰看到他们把猪尾巴塞进了猪嘴里,有些好奇的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啊?”

刘伟其实也不明白,勉强糊弄道:“这是因为少用一幺子!”

幺子就是绑猪肉的绳子,使用一种特殊的植物叶子搓制而成。

杀猪匠挥舞着大砍刀开始剁肉了,将一场头猪分成两半之后,又切割成七八斤重的小块儿,主人家便把肉提到屋里的大缸,直接用盐腌制起来。

挂在房梁上,一边烤火一边熏制,可以存放一年多都不会坏,这就是有名的腊肉。

刘伟其实是不太喜欢吃腊肉的,总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味儿,远没有新鲜肉好吃。

大家一边开着玩笑,一边干着活儿其乐融融,主人家已经开始准备做饭了,香喷喷的肉香味儿传出很远。

帮忙的人,还有亲朋好友都要在村长大爷家里吃顿饭,这杀年猪才算是结束。

而杀猪匠一天要杀四五头猪,切割好了肉之后,便挑着蓝子赶往下一下家去了。

以前杀猪的时候给个猪头,或者是给块肉,现在杀猪直接给五十块钱,所以杀猪匠一个腊月下来能挣不少钱。

看完了热闹,刘伟正准备离开时,村长大爷喊道:“伟伟别走了啊!留下来吃饭!”

刘伟摇了摇头说道:“我妈把饭做好了!”

村长大爷不高兴的说道:“缺你一顿饭啊?不准走,今天就留下来吃,你们也一样啊,都不能走!”

刘伟见推辞不过便答应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谁都不缺那一顿饭。

要是搁在以前,谁家都不想留人吃饭,因为粮食紧缺食物不够,你多吃一口主人家就少吃一口。

给村长大爷家帮忙的人很多,很快就将这里收拾利索了,院子也打扫的干干净净。

而这时饭也做好了,厨房里帮忙的也挺多,都是左邻右舍的大老娘们。

今天的菜都是最新鲜的猪肉,刚刚杀死的猪,切下来的肉就下了锅。

最主要的大菜便是萝卜骨头汤,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天的萝卜是最补的,一个个水灵灵的,生吃都甜丝丝的。

用这萝卜炖出来的汤味道特别好,吞进肚子时喉咙还留着一丝甜味儿,浑身也是暖烘烘的。

其余的都是一些家常菜,冬天自家的菜少,基本上都是一些干菜、豆酱、土豆。

虽然蔬菜稀少,但巧手的妇女们仍然张罗了十几个菜。

村长大爷家面子大,请的人也多,今天又加上刘伟几人,足足摆了三大桌。

如果没有自己这几个人,今天只要摆两桌就可以了,刘伟都有些过意不去了。

不过这炒几菜来也方便,估计早就把刘伟等人的饭做了。

今天炒菜的是村长大爷的老婆,她的手艺也是极好的,一次炒一大锅,分出三个盘子装,老远就闻到了香味儿。

村长大爷烫起了酒,这酒是他自家酿的包谷烧,也就是刘伟家卖的那种


状态提示:第663章 风俗习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