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文豪的悠闲人生>第344章 ╭(╯ε╰)╮
是,反正你是导演,你说了算。”

“不过话说回来,你还真打算以后也拍电视剧?”

两人边走边谈着。

对于李旭升居然打算拍电视剧这个想法,周导是看不懂的。

毕竟他是一个纯粹的电影人。

基本没怎么接触过电视剧这方面的。

当然,两者都是影视剧,相比起来,也会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也会有许多不同之处。

就像电影是把一个故事浓缩起来表现出来的,内容紧凑,简练,多余的部分很少。

一部出色的电影他的每一幅画面几乎都是有内容的,是来说明一些道理的。

电视剧其实主要是用来消磨时间的一种娱乐手段。

所以时间很长,有很多多余的内容,除了少数经典的电视剧,其他的就是凑时间。

电影和电视剧的明显区别举个例子吧:

先描述一个场景,在战场上,俩兄弟在战场上作战,其中一人不幸战死。

电影大概是这样的:另一个人拼死冲过去,抱住死者,神情悲愤,抬头,怒火中烧,然后奋起杀敌。或者干脆就不过去,只是先来个脸部特写,比如两眼圆睁看着死去的兄弟,然后大吼一声,奋勇杀敌。

电视版大概是:必须奋不顾身的杀过去,可能杀敌的动作还有些特写。然后抱住他,伤者奄奄一息,说什么不要管我,以后我不能陪你了之类的。生者:说什么你不会有事的,坚持住,两人唠了半天,伤者实在是没啥说的了,然后死去,这时生者还得紧紧抱住死者默哀一小会,而且身边的敌人就跟没这两人似的,还打的很开心,这时生者再大吼一声,奋起杀敌。

所以这是一个区别。

总的来说好的电影就是浓缩的精华,很紧凑,不紧凑也不行,时间不允许,当然,你看电影要注意力集中些,有些电影你就是仔细的看一遍,都不一定能看明白。

电视剧主要就是为大多数人提供娱乐的,所以以时间长为主,由于时间太长,大部分的电视剧并不十分精彩,内容很多都是为了控制时间而加上去的。

不过这个在李旭升看来,两者都是为娱乐性质的影视作品。

反正都是给人看的,只要人们喜欢,那就行了!

当然,在这行看来,其实就是有区别的。

就拿电影和电视剧的表演在尺寸、精度、节奏和风格上来讲,都是有区别,说一下尺寸……

诸如演员有太多的门类,歌唱演员、舞蹈演员、戏曲演员、曲艺演员,杂技、魔术、口技、配音、广播剧、器乐、小品、影视剧等等演员……不同的行当又有各自的表演形式。从大的形式属性上划分,相声、小品、话剧、电视剧和电影的表演应该是同一个范畴的,都是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基础的表演。

换句话说,这几种艺术门类最接近人们的生活。

所以这几个行当内的演员常常会有彼此跨界的演出。

他们所需要调整的,就是表演的尺寸,也叫表演的分寸。

对于尺寸的要求,来源于三个方面:表演的平台、观演关系,以及其所追求的艺术效果。

相声、小品和话剧的表演平台是剧场的舞台,或者电视台的演播大厅,往往和观众的实际距离比较远。

观众时常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演员就需要放大台词的音量,以及肢体的语言,向观众传递自己的表演。

这就是为什么在剧场里看一台话剧的演出,你也许很受用,但是从光盘上看同一台话剧的演出视频,你就会觉得演员好夸张的道理。同理,电视台的晚会小品,摄像师也不会经常给小品演员过多的面部特写,因为那真的会吓到电视机前的观众。

电视剧和电影的表演平台,是摄像机和摄影机的镜头,镜头又分不同的景别。

全景,演员可以参照话剧的表演尺寸,进行肢体和语言的适度放大;中景,演员就要回归到生活化的表演尺寸;近景和特写,则需要演员在生活化的基础上,适度的缩减尺寸。举个例子:话剧中的吃惊,也许猛地站起身是合适的,在镜头里,如果是近景,你猛地站起身,就“出画”了。

所以从技术层面上讲,影视剧演员,是为镜头表演的,尺寸必须在镜头的方寸之间,让观众看着舒服。

相声、小品和话剧都是舞台表演,演员和摄像机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他们主要依托的是和现场观众的互动。

演员和观众的关系,简称观演关系。

观众现场的掌声、笑声,甚至嘈杂声、喝倒彩的声音都会影响到演员的表演。

观众积极互动的反应,会让演员亢奋,他们知道,一切恰到好处。反之,那些嘈杂、冷淡、喝倒彩、手机铃声,会让演员慌乱,从而下意识的加大表演的尺寸,“讨好”观众,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可与共鸣。

影视剧演员的观众从时空上而言,是间接看到他们的表演的。

观看的介质是电视机、电脑、移动客户端和电影院。

电视机、电脑和移动客户端的屏幕尺寸很小,所以略有瑕疵或者夸张,观众不会太计较。

不是观众不想计较,实在是我们的肉眼没有那么强大的纠错能力。

但是电影,是为电影银幕服务的,演员表演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无限的放大,再加上观影的环境是封闭的、黑暗的,观众的投入度更强,于是,电影里外的谨慎,严格按照观众可以接受的尺寸执行。

观众


状态提示:第344章 ╭(╯ε╰)╮--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