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保家卫国1931>第十章 遇敌

离开奉天城,往锦州的方向进发,一路上都没什么人,只有少数当地的农民还在田野里忙碌。打仗归打仗,种粮食还是很重要的,不然到头来没什么收成,下一年就得饿肚子了。

这些农民给人感觉很麻木,空洞的眼神里没什么光彩,好像只是一具躯壳活在这个世道。“有的人活着,其实已经死了”这话在这些人身上感觉很贴切。他们对这种战争都已经麻木了,只要侵略者把不刀架在脖子上,他们还会像个看客一样,冷漠着看着这个世界。

我找了家农户讨口水喝,这家里就剩一老汉和他的一个孙子,他父母以前出门省亲被土匪杀害了,只剩下这个孤儿和老爷子还活着。

听了这个经历,我也是同情他们,拿出一些钱塞给老汉,他死活不要。只是向我请求,能否带他孙子离开这里。我当然一口答应下来,可是这小伙子还不愿意离开。老人家眼睛一瞪怒斥道:

“小鬼子都打过来了,这里没法待了。云儿,你和这位小兄弟赶紧离开这里,走的越远越好!不要管我,你是我门苏家的唯一血脉,不可断了根。”说完都有些哽咽了。

苏子云连忙安慰他爷爷:“爷爷,要走一起走,我们可以一起迁移回关内。”老人家摇摇头,“我不走了,人老了,走不动了。”看着他们都不愿舍去对方离开,我也是心里有些触动。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孝子多善美,这孩子我倒很乐意带着他,品德很好。不像有些人,在外面人五人六的,对人和善谦恭的;回到家,对老人斥声喝骂,简直不像个人样。

后来,老人家说服了苏子云和我一起出发。我对他报上名号,让他称呼我为张大哥。一路上,和他聊天了解到,他倒算是名猎人,只是很少去山里打猎,这是跟着他隔壁的李叔学的,用他的话说,他枪法还是很不错的。

于是,我们俩人结伴出发。走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没看见城镇,倒是见到不少的村子,准备在一村子里休息一晚。这里还是比较平静的,日军还没攻过来。

现在日军这是对主要的城市进行攻击,还没腾出手对其他的地方实施占领。而且,锦州方面,还有东北军的大批兵力,主力部队还在锦州、长春、齐齐哈尔等地。

苏子云也是个很灵活的小伙子,和乡民打交道也是熟稔,很快就找到一家民居供我们休息。我想掏钱感谢,被苏子云阻止了,用眼神暗示了一下,我也就放弃了。

我很是疑惑,他看出了我的心思:“张大哥,你现在掏钱就是对人家的轻蔑,他是出于好意让我们居住的,你掏钱的话让主家的面子上过不去。你如果想要感谢,可以等我们走的时候再把钱放在他们的屋里。”

我一听倒也是这个理啊,我毕竟对这些的人情世故没有苏子云看的透彻,他人虽小,但是很多都懂。按照后世的话讲,这叫“早熟”,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还是很有道理的,换成现在的孩子,这个年纪还在学校里啃书呢!哪懂得这些!

我对人情世故都没他懂得多,还是经历决定阅历。我经历的还是少了些,像那些长官的两面三刀的把戏,我是看不透彻,我现在敢肯定赵镇藩肯定是撤退了,城里没有他的尸体,那就是活着了。

之前说好的舍身取义,杀身成仁就是一句口号,为的是让下属为他拼命。到关键时刻,还是自己的命重要。难怪奉天这么快就攻破了!难怪东北军拥有良好的军备,却还是被打的溃不成军。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只狼带领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狼。将领的个人能力影响的是一个军队的战斗力。

第二天,我把钱塞在枕头下,然后和苏子云千恩万谢的离开了。行了半天的时间,我们来到盘锦县,这里是锦州的门户,也是主要的粮食产区。后世著名的盘锦大米,就是产自这个地方。

这里土壤的肥沃;水质的甘甜;气候的温暖,才是孕育优质粮食的温床。可是这里已经被日军占领了,远远的城楼上挂在太阳旗,太阳旗周围,身穿黄色军服的士兵站立两旁。

其实,东北军的军服军帽和此时的日军很是相近,只是颜色的深浅不同。主要是北洋军阀时期,北洋军是师从日军的,把他这个军服的样式,也是照搬过来。也有人曾为小张辩解说:“学生和老师打怎么打得过?”

东北军的军事模式也是学习日本的,这就使得敌人很是了解当时的东北军,甚至把东北军的密电码都破译了。使得对其一言一行都甚是了解,还不断拉拢内部的军事将领,使得洮(tao)南镇镇守使张海鹏投敌。

战争的胜负与很多因素有关,小张个人的唯我主义,他只顾自我保存实力,以保证自己的地位;还有心存畏惧日军的心里,使得他想不让士兵去送死也是原因,使得这种心理影响了中下级军官。

总的说来,这仗打得太窝囊了。还未战,心已怯!纵使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又有什么用处?懦夫拿着长矛和战士拿着短刀战斗,胜负早已笃定。

为了避免麻烦,我们都没有进城补充食物,还是在村庄里补充安全些。往西南方向行进着,隐约听到不远处的山那边传来枪声,说是山其实只是一些土坡,这里是平原地形,没有什么高山。

我们快速的往一处林中跑过去,边跑边观察着四周,穿过林子,枪声越来越近,还有炮炸声,好像是手


状态提示:第十章 遇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