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1614.第1614章 时间无几

这已经不是叶夫根尼第一次听到李晓峰强调要注意纳赛尔和萨达特了,之前就已经提醒过乐意此,而这一次提醒的意味非常明确,那就是纳赛尔和萨达特非常的重要,比纳吉布重要得多。

虽然叶夫根尼依然很疑惑为什么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此的重要,但是他并没有阳奉阴违的意思。上级领导最讨厌什么样的人?最讨厌那种不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的人,明明已经一遍又一遍的警告你了,你还犯错,那要你何用?

叶夫根尼很清楚一点,你同不同意领导的意见是一回事,而按不按领导的吩咐去办就是另一回事了。你可以保留意见,但是必须把领导交代的工作做到位,否则那就是你的失职。

叶夫根尼不想失职,所以他一贯的作风就是将工作做好,做到让领导没有刺可挑。之前按照李晓峰的吩咐他是努力的在接近纳赛尔和萨达特,虽说没有混得穿一条裤子,但也算是有点交情了。

“保持住,叶夫根尼。过几年你就知道这有多宝贵了!”李晓峰笑着对叶夫根尼说道。

叶夫根尼将这话听了进去,返回埃及之后是想方设法的跟纳赛尔和萨达特加深感情。而随着双方的了解深入,叶夫根尼也渐渐明白了自己的叔叔为什么更加重视纳赛尔和萨达特。跟纳吉布比起来,这两个人可能没有那么牛逼闪闪的学历,也没有进修过法律和社会经济学,但是这两个人对埃及社会的把握比纳吉布更到位。

纳吉布太理想主义了,他以为可以跟英国人讲道理,只要赶走了贪得无厌的法鲁克一世,埃及就能有光明的未来。而纳赛尔和萨达特认为导致埃及问题的根源不是法鲁克一世,而是以法鲁克一世为首的一批投靠英国奴役埃及人民的既得利益阶层。赶走一个法鲁克一世只不过赶走了一个英国傀儡而已,真正要想赢得埃及的独立和解放必须要同英帝国主义作斗争。必须让英国人也滚蛋。

这就是纳吉布和纳赛尔和萨达特之间的区别,前者算是有限度的改革派,而后者则更像是革命者。这两拨人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当矛盾达到一定程度双方的关系就会破裂。

实际上纳吉布和纳赛尔以及萨达特的关系现在就已经很紧张了。前面说了,英国正在找纳吉布的麻烦,试图说服纳吉布主动认错扳回一局。但是他们错了,纳吉布怎么可能妥协?他严厉地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甚至跟法鲁克一世当面对峙中导致了矛盾大爆发。很快这位有些理想主义的将军就被关进了监狱,等待着他的将是一场不公正的审判。

纳吉布被捕之后,艾德礼算是松了口气,对他来说只要抓住了始作俑者,接下来这股风潮就会渐渐平息,只要熬过这一阵也就好了。

但是艾德礼太天真了,一直在关注埃及动向的美国怎么可能让他轻易过关,几乎就在纳吉布被捕入狱的当天,美国的各大报纸就在最显目的头条上刊登了这一消息。在美国报纸的报道中,纳吉布被描绘成了不折不扣的英雄,而英国人和法鲁克一世就变成了贪得无厌的恶龙。反正那种倾向性隔着五里地都能闻出来。

请注意,现在的美国可不是二战之前的美国了,二战之前世界的中心在欧洲,但是二战之后,当美国变成了欧洲的救世主之后,全世界都要看美国人的脸色了。所以一旦美国舆论开始爆料,那全世界都会跟进,所以整整一周欧洲各国的各大报纸都在连篇累牍的报道纳吉布的故事,而英国的国际形象是一天不如一天!

原本以为一切都会烟消云散的艾德礼顿时就傻眼了,他这才发现现在的这股风潮比之前还有恐怖,如果说之前的那股风暴只能让他焦头烂额,而现在这股风潮完全可以将其撕成碎片!

保守党的后座议员在疯狂的攻击艾德礼,英国的舆论也被美国人带得转了向,开始质疑艾德礼的所作所为,而且回扣风波也没有平息,再一次被翻了出来,直到艾德礼再也控制不住形势,然后就全面崩盘了。

首先被牵连进去的就是国防大臣,因为这种大宗军火贸易他是首先绕不开的。很快一堆堆的烂账都被翻了出来,大量的证据表明在同埃及的军火贸易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败行为。顿时国防大臣就不得不宣布辞职。

这还不算完,等国防大臣完蛋之后,外交大臣也被卷了进去,紧接着是商务大臣、财务大臣,因为不光是同埃及的军火贸易存在严重的腐败,同阿拉伯其他国家的军火贸易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大臣们变着法子的收受好处,总金额达到了空前的一千万英镑!

一夜之间艾德礼内阁几乎一半的大臣都被迫下马接受审查或者引咎辞职。可怜的首相大人几乎变成了孤家寡人。虽然艾德礼竭力的撇清自己,但是英国老百姓又不是猪头,纷纷认为艾德礼让他们非常失望,而工党的支持率更是一路走低直达冰点。

此时,兴奋的保守党议员们开始落井下石,甚至准备提出对艾德礼的不信任案。在这种极端窘迫的局势下,艾德礼不得不开始自救。他首先释放了被捕的纳吉布,然后给法鲁克一世施压,要求这位国王立刻退位。

是的,艾德礼只能弃卒报车了,让法鲁克一世退位,借此平息埃及和世界舆论的怒气,借此维护英国的在埃及的统治。那么这个办法好吗?

对于纳赛尔和萨达特来说,这是换汤不换药,只要穆罕穆德.阿里王朝继续存在下去,埃


状态提示:1614.第1614章 时间无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