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人当然是李晓峰,在获知乌博列维奇的作战意图后,他也立刻给军委和政治局发了电报,表示对乌博列维奇全方位无条件的支持。这么说吧,某仙人几乎是帮乌博列维奇给政治局打了包票和立了军令状。如果战事不利,某仙人就得帮着背黑锅和收拾残局。
在当时,这样的支持力度是相当不容易的,至少乌博列维奇是相当感激李晓峰,后来在回忆录中极大的帮某仙人刷了成就——他说当时如果没有安德烈同志的全力支持,这场战役根本就不可能开展,在最关键的时刻,安德烈同志作出了最重要也是有决定性意义的表态!
而第二个改变军委和政治局态度的人是图哈切夫斯基,天才统帅收到乌博列维奇的电报后立刻也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好机会,如果他处于乌博列维奇的位置,一定也会对塞伯特下刀子。所以他在接到军委关于乌博列维奇作战方案是否可行的咨询时,肯定了乌博列维奇的计划。
可是,图哈切夫斯基光是肯定乌博列维奇的计划,意义也显得不是特比大,毕竟最近一段时间他在战场上失分严重,军委和政治局对他也不是那么信任和肯定了。
图哈切夫斯基当时不光全盘肯定了乌博列维奇的计划,还向军委和政治局作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保证:“白俄罗斯方面军将保证继续坚守华沙,至少继续坚守三到五天,如果能改变之前的作战设想,我将能坚持更长的时间!”
图哈切夫斯基的这个保证相当的重要,因为军委和政治局之所以不赞赏乌博列维奇的计划,主要就是顾忌协约国在华沙的主力部队,担心他们回头给乌博列维奇来一下狠的。那时候就是重演白俄罗斯方面军之前的错误了。
而图哈切夫斯基保证一定能坚持三五天,这些时间足够让乌博列维奇吃掉塞伯特的部队了。不仅如此,图哈切夫斯基还在暗示,如果军委能收回固守布列斯特的决定,将之前撤往布列斯特的白俄罗斯方面军调回华沙,他将能做到更多。实际上图哈切夫斯基就是说:“如果给我足够的兵力,我完全可以将敌人死死地粘在华沙!”
将协约国的部队粘住和仅仅坚守华沙三五天可是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能够黏住敌人,乌博列维奇就可以对塞伯特的部队放心大胆的下刀叉。甚至吃掉了塞伯特的部队之后,也可以不急着离开战场,完全可以继续威逼华沙,说不定集合了三个方面军的兵力之后能在华沙打一个歼灭战!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构想,而且这个构想的风险很大,想要实现需要运气,反正当时不管是军委还是政治局还是更倾向于固守布列斯特一线,毕竟这更保险。
这时候第三个关键的人物也登场了,这个人就是乌克兰方面军的司令伏龙芝,当时伏龙芝刚刚赶到布列斯特,正在紧张的布置防御。就在那时,导师大人咨询了他的意见,希望他这位一直很可靠的人民军事家做个评判。
自从图哈切夫斯基在波兰战场上不断犯错误之后,导师大人最信任的军事指挥员也就是伏龙芝了,可以说如果当时伏龙芝不同意乌博列维奇的意见,那什么都不用说了,哪怕李晓峰和图哈切夫斯基不断地为乌博列维奇说好话都没用。
那么伏龙芝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呢?
伏龙芝并没有简单的说同意或者不同意,对于这个问题他也是相当谨慎(不谨慎出了问题要掉脑袋哈!),他很客观的分析了乌博列维奇作战计划的得失,将计划的优点和缺点说得很直白。用他本人的话说,这个作战计划很冒险但是如果成功了收益相当的大,可以一举扭转整个波兰战场的局势!
似乎伏龙芝说得都是废话,政治局也是把握不定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才咨询他的意见,结果他等于是什么都没说,这不是扯淡么!
天地良心,伏龙芝真不是一个扯淡的人,如果他仅仅说了这些废话,他在战场战役中的表现就要掉一个档次了,而他之所以能拔高一个档次,完全是在说“废话”之余还说了另外几句实在话:
“就我个人的意见,在布列斯特阻击帝国主义的大军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我们的红军并不善于打阵地战,在这方面敌人更强大。从扬长避短的角度出发,我们主动进攻远比被动防御来的好……如果能够夺回战场上的主动权,我建议优先这么做……”
这一番话等于是肯定了乌博列维奇积极求战的合理性,间接地为乌博列维奇叫好。一般来说伏龙芝做到这一点就很足够了,可是伏龙芝还做到了更多,他继续说道:
“如果中央对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同志们的战斗能力不太放心,担心他们是否有能力坚守华沙以及粘滞敌人,我认为应该给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信心,在过去他带领着装备简陋的15集团军都能打败占有优势的高尔察克,今天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之后,他依然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而且如果军委认为有必要的话,我将带领乌克兰方面军驰援华沙,不惜一切代价拖住敌人!”
伏龙芝太给力了,尤其是最后一番表态,完全打消了政治局的疑虑。伏龙芝加图哈切夫斯基,红军中最能打的两员虎将一起上难道还扛不住一个老迈的福煦?
有了伏龙芝的保证,政治局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放弃之前退守白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