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谋仕之五国逐鹿>第七十章 觐见的前夜

在当天的晚上,京城之中大小所有的官员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听到这个消息的途径是非常有限的,这就是党派的力量了。有的人专门盯着赵国使者住的驿馆,看到有陌生人进去,就向驿站的服务人员询问;有的则是依靠着上级的信任,从下午参与开会的人的口中听说了这个消息;有的人更加的“硬气”,竟然与赵国的使者相交甚好,而且还是赵国使者派人告诉他的。总之,这等关键时候,不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那么在明天早朝或者再次开会的时候,就没有底气,没有说话权。

尽管今天下午皇帝召开了一次国家高级干部会议,但是他在会上什么也没有表态。在当场的与会官员看来,皇上只是想从他们的口中得到并确定些什么,虽说决定性的内容一点也没有,但是各方人马也相互的印证了一些事情。具体明天接见赵国使者时要怎么着,每个人都在琢磨,苦思冥想,甚至在觉得自己脑袋不够好使的时候,半夜三更的派人去砸门,把自己的下属从床上叫起来,几个人一块想。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还顶得上一个绝顶的高手呢,更别说是混到中央来上班的人。

骠骑将军韩建德就是这样做的,由于他是个武将,平常也不像那一帮子问人一样显得没事干,时不时的拉根绳绊个人,挖个坑打个埋伏。可是这却是一个机会,一个重振楚**队的机会。上次的北伐由于他人在南方,一时抽不开身,就由车骑将军屈英走了一趟,不料想事情竟会发展到了皇上自己下罪己诏的地步,这可是一个重重的耳光。若如此下去,他及他的手下认为他们这些将领都会在文官面前抬不起头来,更别说以后会有多少只小鞋等着自己来穿呢。

于是乎,韩建德在会议结束之后,悄悄的到左仆射、兵部尚书、中书令等手握实权的人家走了一趟。说是悄悄的,其实看到的人心里都明白,任你在多少胡同里转悠以及你要转多长时间,这片地就这一位或者两位大人的家在这。经过一番“畅谈”,自己觉得差不多的韩建德回到了自己家中,茶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就急忙的叫自己的仆人将谁谁谁找来,商议一下明天怎样劝说皇上在赵国出兵沭国的时候,楚国也出兵,并找准时机抢他一块肉尝尝。

好了,这武将们开会,那搞阴谋诡计的文人们更不能闲着了。在骠骑将军韩建德还在当场的时候,有些人就躲在屏风后边或者是在隔壁的屋子听着韩将军与大人的谈话,揣摩着这两个人的意思,而在韩将军走后,这些人再从阴影里走出来。那另一些人就是自己的上司看的起自己,在自己的长官看到都是“自己人”之后,派人上门找的。

在以左为尊的楚国,文官之中当属尚书左仆射最牛了,因此在今晚各方召开的这个集团会议中,屈亮的家是最热闹的,有些武将们还得替皇上看着家抽不开身,而驿站之中也就是从赵国带来的那么些人,顶多就是再派个人问一问比较熟的几位“朋友”的意见。虽说屈亮家热闹,但也不能太招摇。于是十来个人挤在一间比仆射大人的书房还安静的房间里,或低声接耳的小声交流着,或者沉思一会儿之后大发一通议论。

有的人认为应该跟随陛下罪己诏的脚步走,其理由是国家新败,不光是士兵就是百姓也会有些沮丧,再者就是冬天到来了,天气寒冷,粮草的转运困难,士兵们也都不想动,更别说此次“打劫”不成的结果了,恐怕皇上不仅要再发一份罪己诏,而且还要杀个人了。总之意见就是,最多是与赵国结盟而不出兵,次之就是盟友都不用要了。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其中就有民政尚书周御。

有同意的就有反对的,另一些人的看法就是,这一次赵国攻打沭国是一次良机,反正是赵国人自己提出的,那就由他们自己做主力。我们楚国则只需同意出兵,至于什么时候出兵,那就要看时机,反正是与赵国结盟了,打晋国还是打沭国都行,这一次只要我们出兵,虽说不能大胜,但也能够小胜一场。这样一来可提高我们的士气。更重要的是这一放的代表人物中书令周毅更是大胆的猜测明天皇上在极大的可能下会采用这种办法。

由于是在自己家里开会,这屈亮竟然也摆起了属于自己的架势。为什么说是这架势是自己的呢?因为他不是最高的决策人,尽管在这个会议现场是,可是保不齐有哪个人在自己的背后踹一脚,那官位丢了没什么,到时候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一块没了,那可就是倒了大霉了。因此,他没有楚帝那么气派,只是像一颗墙头草一样,不出兵一派的风吹得大,那就顺着风一起说一下自己的意见;要是反方的风吹得自己顶不住了,就借着风势慢慢的歪道,别折了自己的老腰。

就在楚国人悄没声息而又声势浩大的时候,荆江城中的一家驿站也是灯火明亮。在驿站中值班的驿卒由于晚上没什么事,也不怕什么寒冷了,无聊的站在驿馆的院子里看着赵国使者在窗户上的人影,一边看一边掰着自己的手指头,一下一下的数着。刚开始数的是人数,后来又有一个人过来凑热闹,于是两个人就一起数。由于时间太漫长,干脆他们就一起打赌,那个什么人这一次站起身来,要来来回回走多少步,我敢说是一百步,你赌不赌?谁输谁今晚暖被窝。幸亏屋子里的人太忙没有听见,不然这两位老兄两人都得输,而且还得抬着这人到医馆里找


状态提示:第七十章 觐见的前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