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传奇独立排>第一章 初出茅庐 一

一九三八年五月,春夏之交,天气已经微热。山崖上,武文斌趴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手里紧紧地攥着一把砍柴的斧头,紧张地盯着下面的小路。

在他身边,一根木杠两头拴着绳索,固定在山崖上,形成了一个栏杆,栏杆里面,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由于栏杆悬在山坡上,所以那些石块在重力的作用下,把绳索绷得紧紧的。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崩断。而一旦绳索崩断,那些石块就会失去羁绊,直接砸向下面的小路。

这里是山西省武乡县,太行山区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叫做半山峪。之所以叫半山峪,是因为村子位于半山腰上。其实严格的说应该是在夹在两山之间的一个小山包上面,而这个小山包则依附在其中一座大山的山脚下,估计是远古时候的塌方造成。

去过山里的人都知道,一般两山之间形成的峡谷都会有河谷或者溪流存在,这里也不例外。一条河流绕过小山包,从山脚下流过。由于小山包的阻碍,河道在这里变得十分狭窄,所以水流湍急,而且很深。

经过半山峪有一条小道,向后,进入太行山腹地,向前,则沿半山峪这边的大山蜿蜒十多公里,便下到谷底,此时河道逐渐变宽,地势慢慢平缓起来。再向前,一座山峰将河道从中间分开。向左的一边出山口,外面是国军二战区阎锡山部队的防区,向右出山口则通往晋中,太原方向,被日军所占领,为日战区。

由于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是以太行腹地为依托,因此半山峪实际上变成了三方势力的焦点,由于过于偏远,所以国军和日军都没有轻易涉足,只有抗日游击队偶尔经过。

就在刚才,武文斌砍倒一颗小树,刚准备坐下来休息,忽然山下砰砰地响起枪声。

武文斌吓了一跳,急忙爬起来向山下的村里望去。头上的冷汗马上掉了下来。

是鬼子兵,鬼子在开枪杀人!

武文斌所在位置离村子直线大约不到一千米的距离,所以,人是看不太清楚,但是,鬼子兵土黄色的军服却很醒目。只见鬼子兵拿着枪,只要看到村里人,就用枪一指,人就倒了下去。由于离得远,枪声要过一会才会传过来,这让武文斌有一种梦幻的感觉。他伸手在自己的大腿上掐了一下,疼,不是做梦,是真的。

半山峪是一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山村,全村也就四十来口人,因此,没有多久,房子外面除了鬼子已经看不不到其他人了。只见鬼子开始挨家挨户进去搜查,不时也传来一两声枪响,估计是鬼子在杀害躲在屋子里的人。

武文斌今年二十一岁,并不是半山峪人,他的家乡在华北平原的保定地区,据说祖上是一个文官出身,因此历代家族颇有书香之风。虽然家道逐代退落,然而却坚守耕读信念。

到他父亲这一代,家中虽然只有几亩薄田,但由于他父亲识文断字,闲时开个私塾,教几个学生,再帮乡邻写点书信什么的,日子也还过得去,套用现在的说法,也算得上一个上中农家庭。

武文斌兄弟二人,他从小瘦弱,父亲认定他不适合从耕,便从小让他从读。于是四书五经,孔子孟子老子孙子伴随他长大,而他自己却偏爱墨子学说,对其机关术十分推崇。因此从小没少折腾。还在八岁的时候,一把弹弓,让周围百米飞鸟尽。十二三岁,走狗虽然未烹,但却不幸沦为了车夫。他给自己做了一个小车,把家里的两条看门的狗套在车上,拉着他满村跑。再大一点,又迷上了猎枪。直打的周边的野兔山鸡狐狸野猪什么的闻到他的味道就抱头鼠窜。不过鼠窜也要讲点运气,搞不好就窜到武文斌下的套子,挖的陷阱里去了。说到鼠窜,无疑最为悲惨的就是那些鼠辈们啦,自生下来,武文斌的鼠夹,鼠笼以及各种花样翻新的捕鼠陷阱就等着它们。甚至用猎枪打老鼠这种事武文斌都干得出来。估计那些耗子们恨自己的妈妈比恨武文斌都甚,干嘛把自己生在这个鬼地方啊。好在武文斌的哥哥身体强壮,并对他百般呵护,除非农忙,家里的活计从不叫他插手,让他专心读书,放肆折腾。

此时,中国已经进入民国时期,过去的乡试科举制度早已告废。于是父亲咬牙将他赶出家门,让他之身前往北平,争取考取洋学堂,以便学成之后能够报效国家,光耀家门。

凭着他对古文化的深厚底蕴,武文斌如愿考入燕京大学。然而,没等他安定下来,日本人占领了华北。北平,保定相继沦陷,这是一九三七年的九月。

年底突然传来噩耗,他家所在的村子被日本人屠了村,全村人除了不在家里的无一幸免。

等他赶回家时,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和新坟。父亲,母亲哥哥还有全村父老乡亲全没了,武文斌当时就昏了过去。

回到学校,已经到了年关。留在宿舍没有回家的几乎都是类似他的遭遇的同学。大家悲痛之余,在一些进步同学的影响下,断然决定投笔从戎,为家报仇。

此时,太原会战刚刚结束,平型关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抗战信心。对武文斌他们这样的热血青年也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于是,在中共地下组织和进步学生的动员和组织下,他们决定去山西参加八路军,或者去延安,投身抗日。

为了路途安全,他们决定分散行动。几个人一组,分批分期前往山西。

武文斌一组六个人,都是同期的同学,年轻人,平时也打交道,相


状态提示:第一章 初出茅庐 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