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二百五十章 目标横须贺

与其背着不宣而战的骂名和阻截失败的可能去千里迢迢的迎击俄国舰队,倒不如先把日本那些可以为俄国舰队提供补给的港口和日本海陆军兵工厂先敲掉更合算。日本的当时的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是东京湾地区,那里有横须贺造船厂和东京炮场。而另外一个地区则是濑户内海沿线,那里有海军吴工厂,大阪炮场等重要设施。

唯一可以维修和保养大型舰艇的港口在日本只有一个,那就是东京湾中的横须贺港。日本著名的三景舰之一的桥立号以及秋津洲就是在横须贺港完成的船体建造,(因为横须贺港的吊装能力有限,所以安装320加纳炮和最后的舾装是在吴港完成的。)那里有船坞,船厂和可供大型舰队停泊的锚地,还有炮台,基本上一个合格舰队的基地所要求的一切它的具备。同时在东京湾中还有大量的船舶和物资,这些东西都是日本发动战争所必须的。

而吴船厂虽然技术实力也十分强,但是位于濑户内海之中,如此大规模的舰队进入肯定会被发现,到时候万一日军紧急设置一个雷场就会给进攻带来极大的麻烦。相反,东京湾却开阔许多,即使最窄的地方也有8km宽。进入东京湾后,横须贺船厂和军港及其配属设施以及东京的陆军炮厂都将处于北洋快速舰队的舰炮打击范围之内,而且东京是日本的首都。直接打到首都的话,对日本的战争决心也是一种震慑。

为了实施这计划,一定要保证两点,第一。计划的隐蔽性,虽说日军海军已经基本上不复存在了。但是在东京湾还是有炮台守护的,面对日本的东京湾要塞群中的240榴弹炮,北洋快速舰队还是有很大压力的。而且如果日本事先得到消息肯定会进行疏散,这样一来直接就影响到打击效果。

第二,就是面对可能存在的水雷。首先必须强调的是,东京湾中并不是一个军港。每天,从东京湾中驶出的船舶数以百计。因此在狭窄的湾口布置雷场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因为日本海军一直占有优势,所以日本海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外海,其中包括水雷等武器也都布置在朝鲜海峡和对马海峡。按道理说,日军不会剩下太多的水雷。也不会再自己家门口布置一票水雷影响自己的船舶驶出。毕竟。这东西撞上一发可就玩大了。

“其实如果单纯对付横须贺造船厂和军港的话,我舰队没必要深入东京湾。加里波第级的10寸主炮在大仰角状态下可以打出近20km的射程。而船厂和军港都是大目标。对精度的要求不算高。”琅威理看着地图说道。

“那东京炮场就这么算了?”邓世昌有些不满的说道。

“每一艘战舰都是宝贵的,目前应该以稳为主,如果在不摧毁对方岸炮群的前提下直接强行闯过浦贺水道,先不要说被水雷或者鱼雷艇打中。即使那些240榴弹炮对战舰的毁伤都不是归元级可以轻易承受的。而且我们时间有限。“说着琅威理看了看林永生说道。

“我同意琅威理副提督的观点,我们的弹药十分有限,为了对付那些炮台和船厂,我们需要使用8寸以上的重炮。而我每门主炮只有120发的备弹量。即使冲进去,恐怕也没有足够的炮弹去攻击东京湾中的重要目标。而且我们不知道俄国人会给我们多少时间。快速舰队的离去后。北洋舰队本队将十分虚弱。而他们的位置更加固定,他们需要扫清朝鲜海峡和对马海峡的雷场。俄国人可以很轻松的找到他们。”林永生也选择了保守的计划。

“我们的扫雷舰扫雷效率如何?”徐杰问道。

“不是很好。”琅威理回答的很简单。

“那我们总不能到了浦贺水道都不进去吧?”邓世昌一听琅威理这句话。立即激动了,在他看来,北洋快速舰队千里迢迢跑来而不去攻击近在咫尺的东京,实在是不应该。

“我们对东京湾的水文和是否有雷场这些信息都不了解,贸然出击太危险了,而且您能想象舰队冒着日本的岸防炮火强行突进所要面临的风险吗?只要一发240加农炮,只要一发打对了地方,可能就会损失一艘归元级。”林永生作为分舰队司令,他必须为舰队负责。

“各位大人,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思路去考虑问题。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将东京湾中的一切都砸掉,我们只要让他们出不了东京湾就可以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杨用霖说道。

“你是说咱们也在浦贺水道布上一个雷场?”徐杰笑着问道。

“不光在东京湾,纪伊水道、丰后水道甚至佐世保军港外我们都可以用水雷封锁。大人在此之前不是囤积了一批水雷吗?我们全部都用上。然后每当舰队再过来一次的时候,我么就继续布雷。”杨用霖边说边在地图上比划着。

“我看这个办法可行。现在准备一下还来得及,布雷舰改改就可以。应该赶得上。”徐杰点点头。虽说不能来个火烧东京。但是实际效果绝对不会差。而且这杨用霖也确实厉害。怪不得在那个位面中林泰曾会大力提拔杨用霖。培养一下,更适合执掌海军。

“那我们如何观察我们的舰炮打击效果呢?”赵元杰突然问道。

“如果使用间接射击的话,在桅杆高度根本无法观察炮击情况,闹不好打了半天就等于白打了。”林永升脸色一变。

“这个,不知道能不能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找几个能放热气球的人来放了小气球看看。气球下端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章 目标横须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