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五十七章 加入北洋

牢骚是要发的,但是日子还是要过的,就在徐杰为如何进入北洋犯愁的时候,第二天,张佩纶就又来了。老规矩,餐桌上说话,不过这次他们去的是利顺德。这是一个英国传教士开设的。正式名字应该是总督府饭店,但是为了表示入乡随俗,它还有一个名字就是利顺德。

徐杰相当之纳闷,自从上次和刘步蟾大吵一架后,张佩纶在离开的时候虽然表示了歉意,但是在徐杰看来这顶多算礼节。但是没想到的是,时隔不久,这位相府高参居然又来了,他来干什么?

“不知徐先生对今后有何打算?”张佩纶开门见山的问道。

“如果可以,我想留在故国,最好能在北洋某个职位,也算能为故国尽一份微薄之力了。”徐杰毫不隐瞒,因为他知道,薛福成肯定已经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北洋了,既然对方直接问,那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徐先生身怀故国,在海外飞黄腾达而毅然决定回国效力,此等忠心天地可鉴,不知道阁下想去北洋哪个衙门?”张佩纶笑着问道。

“自然是想去北洋水师,徐某的专长在于海事和造船,造船方面我大清欠缺颇多,哪剩下的自然就只有水师了。”徐杰不是很在意的说道。在他看来,张佩纶如此一问最多也就是客气一下。

“以阁下的才干进入北洋水师担任总兵职位都是可以的,但是奈何我北洋水师船少将寡。所有战舰各职位都已满编。”张佩纶细细的解释道。“不过徐先生大可放心,一旦我北洋新船一到管带一职!我张某人保证阁下可以担当”

“呃。”徐杰顿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张佩纶最后一句话对他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首先,张佩纶肯定的说道北洋一定会购买新船。而这新船十有八九是徐杰设计的新型穹甲巡洋舰。而这一条就是28万英镑啊。参考北洋海军惯例,一般每种新式战舰都是一下购买2艘。(个人认为这其中有阵型考虑。众所周知,北洋在大东沟海战中计划是将阵型变成5个双舰编队,然后插入对方纵队后将战局导入乱战。所以,一次购买2艘应该有阵型方面的考虑,至于龙威,是出自福州船政局,不是外购战舰,而济远则是用的采购定镇的余款来购买,两者是个例外)另外一方面,张佩纶居然说让自己出任一舰之管带。这主力舰管带在清朝中可是3品大元。而且让自己担任北洋最新锐的战舰的管带。这更是困难重重。如果不是张佩纶偶尔幽默一回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那就是张佩纶所说的话有北洋最高决策者的影子。这个人是谁,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老李为何对自己这个化外之人如此慷慨?仅仅一个薛福成根本不够。但是不管如何,这对于徐杰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既然北洋方面已经伸出了橄榄枝。那么他必须有所表示!

“不知北洋水师打算添购几艘新式战舰?”徐杰不动声色的问道。

“徐先生可以猜猜。”张佩纶笑着说道。

“2艘。”徐杰想都不想直接伸出两根指头说道。

“徐先生为何如此肯定?”张佩纶饶有兴趣的问道。

“很简单,北洋舰队目前主力舰大多都是2艘为一型。这不仅仅是购买力方面的问题,更是北洋现有战术体制的问题。北洋所有主力舰都已船首对敌为主要作战方式。在这种情况下,3条以上为一个编组的话,指挥方面不免有一些麻烦。另外,考虑财力的话,两条新型战舰的售价是56万英镑,加上其它配件即回国经费,两艘战舰的最终价格不会少于60万英镑,这可是近400万两银子啊。而北洋水师一年的经费能到账的怕是也只有100多万两?即使有额外的购舰经费,以大清之国立,一年100万两的专款已经是极限了。当然,就这还要看中枢能否拨款!!”徐杰说完看了张佩纶一眼。

“徐先生果然才智过人,对我北洋财力,战术真可谓了如指掌。薛大人的眼光果然不错。”张佩纶一边说一边掏出手帕擦着冷汗。

“不过徐某认为,这新式战舰至少要订购3条才堪大用。”徐杰说完拿出一根铅笔在纸上边说边画。

“此话怎讲?”张佩纶颇为好奇。

“张先生可是看过我编写的日本海军的相关书籍?”徐杰问道。

“自然读过,奈何张某不通海事,但也受益颇多。丁提督和刘总兵更是赞叹不已。”说道这里,张佩纶着重的将刘总兵3个字强调了一下。其中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虽说刘总兵虽然在上次相中有所得罪,但是对徐杰还是十分器重的。

“日本在今后5年左右的时间里会装备4条航速在15节以上的快速穹甲巡洋舰。”徐杰颇为肯定的说道。

“而这4艘快速巡洋舰都是清一色的在侧弦布置了大量的速射火炮。”徐杰看了一眼眉头紧皱的张佩纶继续说道。

“徐先生的意思是说倭人将以此4舰构成一个编队?”张佩纶将信将疑的问道。虽说张佩纶不懂海事但是人还是很聪明的。

“这4条战舰的航速比北洋的巡洋舰编队要快,而且炮多射速快。这将是一支致命的轻骑兵,专挑北洋水师的软肋然后予以致命一击。而更重要的是,这4条战舰不仅仅是厉害在火力上,更能凭借自己的高航速,不但可以迅速穿插,更能在合适的时机切入战场,破坏北洋水师的阵型,进而将战局引入到日方的节奏之中。”尽管知道张佩纶不懂海事,但是徐杰依然十分认真的为他讲解画图


状态提示:第五十七章 加入北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