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三娘收到妹妹来信,说元娘婚事已定时,心情变得难以掩饰的失落。
这两年,她跟小妹经常联系,有时她也会有意无意地灌输一些,简单人家过日子轻松的话,而小妹似乎也很认同,本以为这次的提亲会顺理成章,却不想,王家到底还是拒绝了。
她一边气愤小妹不给面子,她前脚提亲事,后脚人家就把外甥女定了出去,动作迅速得生怕被她粘上似的;另一边,她又对自家不满,如果不是自家条件太差,再有着亲戚情分在,也许婚事就成了。
照说陆家是官宦人家,刘家既能跟陆家做亲,条件应该也是相当不错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年,陆三娘重新说亲时,陆家还不是官宦人家,陆父那会也只是个举子,陆三娘本身又是个被退婚的,所以那时的刘家跟陆家大体还是相配的。
刘家的家境,一直再简单不过,家有良田五百多亩,每年稍有递增。家中的收入,基本来自田租,一年的收入大概在二三百两左右,在刘家三子中了秀才后,因为免了一部分田地的税收,为此,又比往年多了点收入。这样的收入,要说跟周围的庄户人家比,那是绝对的大户、富户,是他们眼红的存在,可要跟陆家比,就显得很不够看了。
别看陆家当年穷,可如今的陆家却是声名赫赫,有权有势,哪怕为了避嫌,田地并没有五百亩之多,可一二百亩却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尤其人家还是全免税的。再说,除了田地宅子外,陆家前些年还办了书院,读书人的钱一向好赚,因此,陆家的收入就不是刘家可比的。
陆三娘膝下三子,其中大儿子、二儿子随他们的父亲,都不是读书的料,如今也就是能识几个字罢了,倒是老三永杰还有几分天赋。为此,她曾特意回家求父亲多加教导,只盼着将来是个出息的。
老三也没让她失望,不过十四,就中了秀才,直把她高兴得,觉得这辈子有了盼头。打那时起,她就开始筹谋小儿子的婚事,自家没个助力,就只能倚仗他将来的岳家。她第一个看上的,是她大哥的长女,对方跟永杰年龄相仿,这要是成了,外甥同时又是女婿的,想来大哥总会对老三将来的前程看顾几分的。
大哥对她的提议,并没有拒绝,却说要跟大嫂商量一下。她听了也不以为意,只以为是走个流程,可谁知没多久,大嫂就传出话来,说是打算把女儿高嫁。
她听了虽然憋气,可也不能说什么,毕竟人家有那攀高枝的心思,她也不能阻别人的青云路不是?然而,更窝火的事来了,她那侄女的说亲对象,竟然是四娘的儿子!
她气愤不过,闹到了父母跟前,这才知道,原来大哥跟那一家子,一直都是有联系的,甚而近些年,关系越发融洽,连带着侄女跟四娘的儿子,都算是彼此熟识的。她听了越发不能释怀,为何本该站在她这边的娘家人,会跟四娘如此亲近,他们难道不知道她当年的委屈吗?!
面对她的质问,大哥的解释却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当年的事早就过去了,没必要一直抓着不放。那天她哭得惨痛,她想,大哥能跟四娘和睦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受委屈的人是她,而不是大哥吧,所以大哥自然可以轻易释怀。
连娘家都不算自己人了,那谁还能算自己人?她只有刘家了!之后的日子,她就越发想让刘家争气,让三儿给她争口气,再后来,她看上了王家,也就是自己的妹妹家。
王家显赫犹胜陆家,不仅亲家大伯是个三品高官,就是亲家老爷那也是个传奇人物,他前半生赚钱,后半生当官,是个绝对的人生赢家,哪怕是最平庸的妹夫,如今也在主簿位置上坐得稳稳当当的。
说来,也就是有着这样的夫家,小妹的日子才能过得万事不愁,也才有闲心盯着家中的几个姨娘庶子,怪责她们花费多。
要说陆三娘,她本也是心性坚定之人。早些年,四娘总在她跟前秀恩爱、秀富贵,她都没当回事,甚至私下还会嘲笑四娘只会打肿脸充胖子,甚而庆幸自己找了个简单的人家,生活和美平顺。可谁也没有想到,她这么个知足的人,却在小妹的诉苦中,凭生了很多不甘。
严格说来,小妹的条件还不及她呢,无论容貌还是才学。当年,父亲还是个举人,时间也比较空闲,所以对他们几个大点的孩子,课业抓得严,其中也包括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她甚至称得上是才女。相反,到了小妹启蒙的时候,父亲已经中了进士当了官,生活也变得忙碌,再加上对小妹多少有些愧疚,课业管得就不那么严了。
可如今却是,小妹嫁入官宦人家,生活优容,日子平顺,哪怕有姨娘,却也远不到不能忍受的地步,儿女的前程也无需发愁。而她呢,自己过得日子不及小妹不说,就是孩子们将来的路,也不见得能走得平顺,她如何能不嫉妒?
带着点不甘,哪怕明知这次说亲,对外甥女不见得是好事,她还是自私了一回,只私下安慰自己说,只要外甥女嫁到自家来,她一定把她当亲闺女待,绝不让她受一丝委屈。然而,她想得再多也没用,王家到底拒绝了婚事。
想她陆三娘的一生,简直就是一场闹剧:闺阁时,满心憧憬着如意夫婿,结果却被堂妹夺了婚事;事后满心愤恨时,却无意中发现堂妹过得并不好;等她终于接受现实要当个地主婆时,却又被亲妹招了眼,激起了她深藏在心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