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三国袁公路>第十三章 会师宛城

自接受到纪灵与文聘的战利品又过去两天。得到栗家家底的袁术终于奢侈了一把,将500副裙甲拨给马军300副,又给梁纲150副,纪灵50副,然后在军中挑选射手,将500张劲弓给他们,与原来300多人的箭手营编成两个弓手营。接着将所有生铁武器分门别类,组成了一个800人刀盾营,两个800人枪兵营,一个800人戟士营,起他武器分配给个人作战能力极强的人。所有生铁武器持有者都是袁术军中的老兵,黄巾降将少有能够编入。

等三日间重新整编好队伍,袁术军变成了4000精锐并6000普通士兵的集团军。袁术看到士兵快速完成磨合,当即率军从西鄂出发向着南阳宛县而去。

大军一路急行,所向披靡,西鄂到宛县路途上所有黄巾浦一接触袁术军就被兴奋不已的眭固带领的重骑杀灭。

行军一日,袁术军终于到达了南阳治所,宛县之外。宛县四面环山,县城宛城坐落在一个相对平坦的坝子上,四方各有道路通过,整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本来这里交通不便,本不会有太大发展,可是此地恰巧位于联通南北、蜀地的交通枢纽之一,因此发展极为厉害,是汉朝为数不多的商业城市和富庶的城市之一。

在能够遥望宛县的一座上山,选取了一个有水有路,地势平坦的地方安营扎寨,袁术叫袁志叫来纪灵。

“伏义,如今我军业已到达南阳治所宛城,贼帅张曼成就在城中,现我命你挑选精锐斥候随时搜查四方山脉。同时去给我查看涅阳、喜阳等地,看秦颉太守是否已攻破几县包围宛城。”想到现在自己就在宛县城外,如果贸然进攻定会死伤惨重,还不如拉上秦颉一起,把张曼成搞掉,毕竟历史上这个秦颉可是只身一人来到南阳,用了几个月就弄死了张曼成的人。

纪灵接到袁术命令,迅速走出中军大帐,点了十几个斥候小队,足足上百人,四散而去。袁术本人本就知道打仗情报、后勤及其重要,因此在河南之时便以后世经验与纪灵的辅助用了2年时间训练了400人的斥候队伍,这些斥候不练军阵,只善打探消息和单人、小队搏杀,他们是袁术军多次大胜的基石。

看到纪灵已经布置下去,袁术便令大军作好防务与休息整顿,自己则去与周公相会。

在这座山上呆了3天,袁术军整编的后遗症也消减了大半,那些前几日派出的斥候终于传回了消息。

密帛上称,南阳太守秦颉于四日前攻破喜阳,在喜阳整顿,现在整个南阳黄巾就只有宛县的能对汉军构成威胁,其他黄巾零零散散,只要消灭张曼成,那这些小股部队只能躲进山中做盗,早晚会被消灭。

上面还写,秦颉听到袁术已率军攻破西鄂到达宛县背面,非常高兴,他很感谢袁术,送了一个先秦古宝玉配。秦颉自己将在明天午时到达宛县南门外,希望袁术能帮助防务东门,同时想能见袁术一面,以商破贼之计。

笑了笑,袁术拿出竹筒内附带的青玉佩,果然很漂亮,玉佩一边雕刻着青龙出海之图,另一边刻着小篆吉祥二字,看款式怎么着也是先秦王公所持。

第二天卯时,袁术命梁纲点军拔营,带领大军直接来到宛城外,令文聘自带3000军士前往东门扎营建设防御设施死守,其余军士则在北门安营扎寨,接着伐木围城,制作攻城器具。

宛城黄巾看到袁术军到来围城,只是稍稍混乱了一会,便不管他们,自顾自防御起北门。

申时中,南阳太守秦颉亲自到袁术军营寨。得到士兵汇报,袁术带着众将寨外迎接,以示尊重。

前方百骑军士扬起大片尘土,不一会儿便接近袁军营寨。等骑兵快到达营寨时,所有人挺住马,牵马向营寨走来。袁术看着走在前面的一身银色细铠,留着山羊胡,大概三十多岁的秦颉,上前开口道:“劳秦南阳前来术略备薄酒以待太守,太守请!”

秦颉打量着眼前这个这几年异军突起的青年俊秀,见袁术待人宽厚,行事所为进退有度,也开口道:“劳袁中郎前来,颉心中不安,得公路之助,击破张曼成指日可待也!”说完向袁术抱拳一拜,便随袁术进入军中。

“袁中郎颇有大将之风啊!麾下军士士气高昂,行进颇有章法,战力不俗,当之无愧的精锐,真乃大汉之幸也!”秦颉看着在营中巡视的袁军小队,发下袁军精气神都胜自己带领的汉军一筹,再结合袁术自贼乱以来从无败绩,便开口夸奖道。

“秦南阳过奖,此军士乃多年操练所得,练军不易,当不得太守夸奖。”袁术也谦虚了一下,其实心里早就乐开花了。

一行人步入中军大帐,分主次坐好后,袁术示意旁边服侍的士兵抬上酒食,等酒食上齐,袁术抬起盅道:“今天下暴乱,我之两军困张曼成于宛城,实属缘分,且满饮此盅,以保我大汉早日剪灭贼人,还百姓平安!”

等各军士喝完,袁术又道:“今剪灭蛾贼,全赖各位将军与将士搏命,术以此盅敬各位!”说完抬起碗干完。这大汉的酒就是过滤酒,酒色淡黄,也就十几度,喝着略有些甜,对袁术来说喝个几斤不成问题。

等敬完酒,各将士也开始相互敬饮,大伙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放下心事,其乐融融。

宴饮接近尾声,看着大伙基本都酒足饭饱,袁术开口道:“今日,我军与南阳秦太守麾下共困张曼成于宛城,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早日剪灭南阳贼匪,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会师宛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