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取得了专利保护,国产化办并不怕公开这些树脂产品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在邀请金塘市的企业前来参加洽谈会的时候,这些专利资料也都一并附上了,以便各家企业对于生产成本能够有一些预估。
在拿到国产化办提供的有关改性聚氯乙烯的资料之后,于克岫让技术科长禹惠国看了一下。禹惠国表示,这些技术并没有什么特别高的难度,如果当初金南厂敢于自己花钱进行研发,估计只要投入三四十万元,就能够解决。当然,禹惠国这个判断多少也有些事后诸葛亮的味道,看到别人的研究思路之后,再来评估自己的投入,往往是会倾向于低估的。
根据国产化办列出的采购清单,改性聚氯乙烯的价格每吨比普通聚氯乙烯高出了几千元,按1000吨的产量计算,足足就是几百万元的差价。以几十万的投入,获得每年几百万的额外收入,这笔账怎么算都是大赚特赚的。可是,由于专利技术并不在自己手上,要从事生产,就必须从国产化办委托的研发机构手里购买专利使用权,而这个利用权的价格却是非常昂贵的,远远超出了研发所需要的投入。
如果当初自己没有犹豫,那么会是如何呢?在前来浦江的火车上,于克岫一遍又一遍地问着自己这个问题。一年几百万的利润只是一个方面,手上拥有若干项专利技术,这本身就是资本,也是政绩。能够生产聚氯乙烯的企业不少,但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的企业,能有几家呢?如果自己的企业能够具有这样的实力,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用的。
可惜,后悔是没用的,现在别人已经申请了专利,自己就算能够研究出来,也是步人后尘,不能算数的。要想进行这类产品的生产,只有向国产化办交纳专利费这一个办法。
同行的其他企业的厂长们也与于克岫有着相同的想法,他们原本觉得技术开发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都不愿意贸然投入。但看到别人把技术开发出来了,他们又觉得自己吃亏了,明明就是一层窗户纸,自己捅一下就能捅破的东西,现在却要花大价钱才能获得了。
“咱们得沉住气,不要被国产化办吓唬住,必须咬住咱们的价格不放,绝不能白白替别人做嫁衣。”
这是在路上的时候,王松安反复对众人交代过的话。王松安的意思非常明白:既然国产化办已经拥有了技术,而且申请了专利,那咱们就交纳一些专利费,把技术拿过来用。但是,专利费的标准,不能让国产化办说了算,尤其是不能像当初秦海狮子大开口所说的那样,要占到超额利润的50,如果是那样,金塘就亏大了。
王松安敢于这样给厂长们打气,也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底气。这几年,随着国内塑料制品的使用量不断上升,树脂材料的供应越来越紧张,价格也不断攀升,可以说正是化工行业最吃香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金塘的化工企业即使不参与浦桑国产化工作,也不愁无米下锅。换句话说,现在不是王松安要求杨新宇,而是杨新宇要求王松安。作为被求的一方,王松安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开出自己的价码。
(.)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