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万历恶霸地主>第135章 魏忠贤有忠无贤

沈磊在家陪青萍不是被青萍迷惑或贪图美色,更多是前世价值观在起作用。觉得一个小女孩独自在台湾虽不在一个大家庭也是孤立无援的,他的心理年龄至少是她叔父级当然要多照顾一点。

还有青萍第一胎生了女孩,他虽不在意青萍的压力肯定大。而且他再不在意也不大可能将家业传给女孩,因为如欧洲到后来按中国人看来算不清楚是谁家的皇室,这一来青萍也必然压力不小,他要多安慰一下。

当然在基隆他看看报告处理事务也不大闲,还好势力主要在台湾又集中在淡水与基隆,处理起来比较容易。另外他为了整体战略开始布局情报收集。

这情报收集挂在参谋部下面,主要是对南洋各岛屿的物产、地理、人口、民族、势力、港口,及西方人在此的势力具体情形办加武备、外援等。

这是对东南亚的调查重点,对大明同样以商人为掩护调查各地地理、气象、人口、特产、道路等情形并画出简单地图。政治、军事上这体制主要是看朝廷,因此前口子村那里一直交好胶州的继任者,将邸报一份不缺抄报给了台湾。

在家看看报告,闲时就看看前口子村那里定时送来的情报。至六月他从抄录邸报看到杨琏、左光斗、魏大中等六人被下狱的消息,让他感叹魏忠贤与东林党的决裂终于上演了。

由于满清的一些不实之词,加文人好恶首先明朝的皇帝实际上是有所污名化的。如天启被描述成文盲皇帝、天才木匠肯定是贬损之词居多,天启不可能不识字,而木匠手艺一时无双也搞笑之极。

他的上位与崇祯一样有些突然,而且上位后也非一开始就迷上木工的,毕竟木工不似游戏容易上瘾。主要还是在位上遭文臣们怼而慢慢心灰意懒的,抱着惹不起还躲不起才躲在宫内干木工活。

实际上此时的皇帝已经不大好做,文臣们的要求有些矛盾,既欲皇帝圣明,又最好听他们的,还动不动拿出祖宗所定不可改.不可与民争利、、、等堂而皇之大帽子来与皇帝某些改革扯皮。

虽无明显文献证明天启正因为怼不过文臣才放出魏忠贤出来搅局的,但魏忠贤并不如正德的刘瑾等八虎一样引着或陪着干了不少荒唐事,至于抓权后捞钱多少应该也不是特别巨大因为少有提及。

当然这人一得势利令智昏,自我膨胀到称九千岁、各地立生祠,即使是天启不早死其成为第二个刘瑾的可能性至少有九成,可见他也只是个俗人,只图眼前荣华富贵与权势。

实事求是地说大明时刘瑾、魏忠贤确实是掀起过巨大风浪的,但太监此时权势与汉末唐末之时完全不可比,完全是依附皇权,比文臣更脆弱。

而且文臣在言论上确定了怼太监属政治正确的观念,将与太监合作的人称之为阉党,这就有些过分。太监作为人肯定分忠奸、贪鄙、纯良,与文臣是一样的,并非文臣一定道德君子,下面一割就是小人了,若如此皇宫也不该由他们管理。

由此而言魏忠贤结成的该是魏党而不是阉党,至于文臣其实只要在一定位置,与宦官交往时客客气气属十分正常,有太监帮助才办事顺利其实大有人在,如张居正就是与冯太监合作才顺利改革,这阉党二字岂不是一笔糊涂乱帐或只为恶心人的?

至于魏忠贤与东林党的恩怨是非沈磊觉得并非属政治之争,主要还是权力之争。他在前世就对东林党的政治正确性不以为然,就如不是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天然正确一样,东林党虽然有改良的诉求或呼声,但其组织本来不纯,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改良口号来。

那东林书院什么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的对联虽让读书人不要死读书,而且作为新兴阶层代言人的他们连张居正改革的十分之一改良主张也未能出台过。

东林党其实与宦官一样鱼龙混杂,并自诩颇高有点坐而论道的高人,办实事侏儒的毛病。正常情形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代言人乃是压制不住的,屁股在什么地方当然替什么人说话。

但东林党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而只是将士绅所得利益全部捍卫起来,这一来既无益于资本主义发展,还让已经病入膏肓的大明根本无力求医吃药恢复健康。

当然他们或为自己人上台一切ok,或仅为增加做官、升官机会在党争中十分厉害,党同伐异到众正盈朝程度。只是崇祯初期众正盈朝的东林政府并无什么建树,让崇祯白高兴一场。

如此说不是指东林党都是心术不正的小人,至少有一部分是理想主义并且坚强不屈的人,如被魏忠贤此时下狱不久杀害的杨琏等人就是。

只可惜东林的干将与魏忠贤死磕,死得有些无谓,虽后世前者带正面属性,后者是大反派,但他们争斗的仅是权力,并非是为那一个改良议题魏忠贤为保守势力张目而杀人。

至于魏党或阉党分子虽属投机分子,但他们中大多数人是为不被东林党人怼死、罢官,不管为保官还是为升官抱粗腿实在是最普通的与最简单的捷径,直到后世这仍然不能断绝。

所以他们只是抱错了腿,至于他们的能力、私德与是否抱错腿无关。只不过抱粗腿抱着个天然属性负面的,后世京剧中出现脸上的白粉多少会涂抹一点的。

看到邸报上杨琏等人已下狱沈磊只有叹气的份,张居正的改革虽不彻底,但只要成功持续地施行下去大明至少不会陷入巨大的


状态提示:第135章 魏忠贤有忠无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