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队水军主力的撤回不仅有战友相送,其实还有更多日本人在观注。这些人包括看热闹的之前是包围现在是隔离护卫队基地的日本士兵,还有远处与湾口用千里眼特地观看护卫队水军是否真是离开的观察者,等湾口传来确认报告整个幕府才松口气。
协定虽然签了,金子已经运送出去,俘虏与船已经赎回,但护卫队主力说走不走终究让人提心吊胆。现在对方走了,大部分战船与人员都在另选一处建个军港,赔款看不到水军仍然可以摆样子给社会看。
这样可以将被打成无还手之力饰非掩丑为小败,至于自由贸易城的问题因条款不苛刻,完全可以借澳门例子辩解。如此一来就可以说与台湾为贸易发生冲突虽小败未必不能再战,幕府也是考虑到现在的闭关锁国政策在贸易上是有瑕疵才同意设立自由贸易城的。
至于现有政策什么瑕疵?就是现在虽控制了外来商船,并只能在长崎交易。但这仍然不能隔绝外来思想,设立自由贸易城后对外贸易活了,其他担忧却不存在了。
这完全是幡然醒悟,坏事变好事版本,而且也说得通。当然如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是浪费了幕府不少大佬的脑细胞的,为不失少失面子编一个理由不容易的。
此时护卫队主力已经离开,留下的士兵按协定由幕府提供一切物资,并不出基地,协议书又不可能公开,因而这场危机到现在算是云消雾散重新蓝天白云,重归祥和。
庆贺护卫队主力离开,日本将重归德川幕府统治,整个幕府喜气洋洋。但他们不知道护卫队水军主力整体出了东京湾口才望不见陆地却分成了二队,一队由田顺平带巡洋一号及二条威海转向向北驶去;另一队装载了黄金的威海及武装探海仍向前而行。
如此分队各走一边肯定是沈磊策划,其他人对日本人性格完全摸不着头脑,所以对出动护卫队主力向幕府问罪认为手到擒来者占主体。他们的思想从自己二次几乎完歼荷兰人出发点,认为在亚洲正常情形应该无人愿与护卫队水军对抗,但沈磊他将日本人的反应估计个八九不离十。
他这样估计了同时也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后续行动方针,并给予田顺平足够的权限。另外动手不容情,沈磊让田顺平一旦启动甲号方案,在签了协定后可以分兵执行任务。
根据这个预案田顺平与真直接返回台湾的分队分手后沿着日本本州海岸一路向上北,转向东南经过津清海峡重新折向西北,为保险直航行到留萌这里才靠岸。
他这样一走已经到北海道中部,这地方此时还为阿努伊人占有,不过他们人少文化又落后在日本人步步紧逼下自十二世纪津轻海峡已经失守,历史上到1807年日本幕府已控制了整个岛屿,设了开拓使。
日本幕府征夷大将军即为此设,那是日本人称阿努伊人为虾夷,属于需征服的夷人。对此沈磊觉得完全应该帮助并加以利用,从帮助来看阿努伊人十二世纪前能在本州与日本人对峙,到后来只剩下极少数人,这中间与美国的印第安人比也只有更惨。
帮助阿努伊人守住北海道有人道主义意义,对遏止日本此时已有的扩张野心也有好处。另外沈磊决定在必要时此时就开始移民库页岛,此时这岛荒芜,先移民一二万垦荒、捕鱼足矣。
不过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完全由护卫队担任此时根本无法做到,即便是今年扩编到万人,有台湾与巡逻舰队基地要守卫,新兵要训练,能派出一二部队已经尽力而且效果不一定好。
对此沈磊认为阿努伊人尚有一战之力,特别是提供一些武器,再用舰队封锁津轻海峡,阿努伊人将侵入北海道的日本人打败驱逐出去应该没什么问题的,不过现实如此还要实地了解。
在这样的设想下沈磊决定田顺平此行一旦启动甲号方案与幕府撕破脸,要在本州达到较高目标易激怒其他大名,但助阿努伊人守住北海道只需五百人一个分舰队及从海盗与其它地方缴获的一些武器就可达到。
为此田顺平从东京湾出来就向北而行,因为这样比绕道要省许多时间,至于过津轻海峡易被发现也没什么关系的。联络上阿努伊人并谈得拢护卫队水军很快会公开封锁海峡,若没谈拢或情形更复杂会先回台湾请示,幕府也不可能知道田顺平此行目的,当作绕道侦察本州也不一定。
当然知道了也没有关系,陆地争锋台湾兵力不足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干,水面上日本此时还真是无力与护卫队对着干。另外若幕府对之前协定反悔也不怕,因为商品还未生产出来,不会有太多损失。
特别是沈磊现在钱多,虽真是有些产品供过于求还在扩大产能,那是只要可以长期存放他有钱发工钱,而产品不管移民、日本、下南洋、卖给欧洲、供应大陆、、、今后还嫌不足。
暂时日本市场进不了根本不成问题,同时还可以公开协定,再次派舰队过来责幕府背信弃义。因为北海道还不是日本人占领的祖居地,护卫队受阿努伊人之邀封锁海峡不牵涉与日关系,而且也可以应日本之邀不让阿努伊人渡海的。
虽然阿努伊人原来也有居住本州的,但再算旧帐不合适,随着日本人口增加耕地紧张容易产生矛盾冲突,所以沈磊也不主张阿努伊人过津轻海峡。
倒是在函馆设个巡逻舰队基地与小型自贸城应该不错,北海道阿努伊人虽然不多,渔猎业与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