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此时还正在调整布置,原来布置在长江一线的清军被命令撤退到长沙、南昌一线。这个大规模调动倒是被大多数清军雷厉风行地执行了,此时长沙、南昌城防加固虽开始未久军队又有重新掌握之感。
加上护卫队并没有跟踪追击或增加兵力,这让逃到衡阳的满清小朝廷松口气。特别是觉得他们在南京的布置是有作用的,如真是如此依靠加固的南昌、长沙两地为柱,清军在与护卫队周旋中将获得一个稳住形势的契机,不必再一味狂退。
只不过阿济格等人好心情或幻想美梦刚做起,南京逃脱性命的几个将领已经赶到南昌,人未到奏折已经到衡阳满清小朝廷。
拿着奏折真想杀了这几个混蛋,什么一个自己会走,小房子般的铁家伙,上面还有巨炮轰几下城墙就塌了,然后一方面爬上城墙,将城墙上的清军全赶走,接应城下护卫队入城,另一方面进入街道横冲直撞,根本不是清刀枪、抬枪、小火炮能对付的。
因为蒸汽机还不为多少人所知,这几个将领汇报的情形在满清小朝廷不少文武高官看来不啻在讲神话故事,比护卫队派出一个神兽参与攻城还不可思议。
因这原因有人提议将这几个人抓起来问罪,罪名是未能完成守卫南京的任务、畏战潜逃,再加上谎报军情、虚捏敌人强大,散布失败情绪。
于是这几个倒霉蛋才脱险境却被自己人抓起来分别审问,反反复复被审问好几次亏得他们是亲眼所见,知大势已去才逃跑,审讯记录高度一致才取得阿济格等人的谅解,只是未问罪守卫南京提拔起来的官职成为了虚名,手下再没有几个兵了。
证实护卫队的新武器破城墙不废吹灰之力,巷战一车过来无法阻挡,满清的高层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护卫队有如此武器他们欲凭坚固城墙而守的幻想变成泡影。
几十万军队总不可能上山打游击战,而且相比较沈磊的护卫队更得人心,忽悠泥腿子方面有办。在台湾就让辽东难民过上温饱日子,占领北方后运去大批粮食稳定了形势,比他们和大明做得更好。
面对这个新威胁满清小朝廷再次连续讨论对策,办法也是有的,如用最大的火炮近距离轰它;如挖大陷阱让它掉下去等等。只是办法是好办法,能否做到太困难,最现实是城门后面挖陷阱对方防备不了,问题是城门破了守城难度会增加几倍。
或许也可以用巨石挡路,但这样的巨石他们去运来就是一项很难完成的巨大工程,如一个靠山小城还好,如所有的城市都用这办法完全是不现实的空想。
讨论来讨论去实在没什么好办法对付护卫队的新武器,况且南京失陷之前小规模对战十几次虽然有些成功经验,如布土包堆砌的防御工事防弹效果确实是低廉、有效,可更多是失败的消息。
如费尽心血铸造的火炮仍然不能胜过护卫队的火炮的稳、准、狠,对战时根本无法给予对方沉重杀伤,遑论阻止对方火炮靠近轰击城墙。
火炮质量远不及对方,而且一旦摧毁无法及时补充,这造成己方火炮即便是能予敌军杀伤也往往是一次性的武器,整个城墙布满也不及对方的火炮可以任何地方布置,因而己方的火炮要做到沿城墙随时随地布置,与隔城墙打击敌军的能力才行。
讨论到此间臼炮的概念有了,但讨论到抬枪若早出世几年还是强大的武器,此时却是因比护卫队火枪笨重、射程近、射速慢,属于完全吃得死死有点作用也不大。
可惜臼炮不计性能好劣清军能造出来却是窗户纸一时间捅不穿没能制造,而要让抬枪升级到护卫队火枪水平满清方面实在是力不能及,不仅原理不懂,材料、工艺、技术、设备等无一不是力所不逮。
满清获得南京之战的详细过程,整个高层从兵力对比;各自武器性能;兵力布置;防御措施;交战过程;得失教训等,讨论了很久也拿不出能大大加强南昌、长沙防御力的方案来。
而无法大大加强这两地防御,那就是在那里按南京的方式再布置的阵线仍然不能挡住护卫队的进攻,为此清军必须拿出一个怎么办的计划才行。
满清小朝廷方面因苦心孤诣筹划的南京坚守竟然成空而紧张讨论出路时,沈磊回到台湾也开始忙碌决定江南战事的第二次战役的启动时间;战役牵涉范围;战役方向等事。
这些问题之前虽然有一个总体计划,不过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照例有一个再次研讨,看上次战役会发生何种不以自己意志的意外变化,根据这些变化作出要不要调整,调整方向等决定。
因这个传统沈磊一回到台湾就开始参加参谋部会议,这会议先是听取第一次战役的过程、双方伤亡、抓住俘虏数量、缴获物资种类数量等汇报,以及总结的经验教训等等。
这些汇报听完参谋部对陆地巡洋舰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因为原来南京之战陈近仁等参与攻打的五个师干部,及参谋部大多数人以为此战伤亡有可能达到四位数,原因是乌龟壳硬、敌人猬集密度大、拼命之心坚决、武器与防御都有提高。
不料陆地巡洋舰出马一下就将南京夺占了,伤亡没到二百,还将准备顽抗到底的清军打得丧魂落魄、爽快投降,所以居功至伟应该发展。
由于这个原因有人提出更改计划,第二次战役从广东开始,占领广东然后出韶关、攻郴州、永州一线,福建与浙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