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万历恶霸地主>第76章 轻松获胜的初战(上)

请到人帮助译书与培养外语人才沈磊又放下一件心事,虽然只开了三门课,翻译的也仅是这三种语言,但此时有会这三种语言欧洲大部分人能勾通了。

特别是拉丁文属于西语的标准通用母语,一般欧洲人会以拉丁文为标准并孳生。此时还不是法语时代,英语更是乡巴佬暴户语言,所以从起步阶段有这三种语言教育与翻译也基本够用了。

而且现在将手伸过来的主要也就是荷兰与西班牙,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虽被英国人打败,但未彻底失去反击实力。所以英国人的脚还刚伸进南洋,这一来在南洋与英国人激烈碰撞的可能性不大,英语、法语翻译培养也可放在下一步。

严演与吴大顺合作在沈磊的把关下一个多月就对如何校对熟悉起来,基本上不必时时来请示了。而此时也已经三月底了,距四月开始的浙江沿海剿除海盗计划已经很近了。

为此沈磊召开了相关会议,由哨海先介绍情况,然后由水兵大队与水兵6战营提出作战计划。最后由他作出了最后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仅是作战方面的,还有对岛上平民的处理办法。

次清剿沈磊准备从浙江开始是基于二个原因,一个是此时中国沿海的海盗主要是盘踞在福建到广东海岸的岛屿上,原因是当时海贸主要是福建月港出去南洋,海盗集中在此是为必经之路占地利优势。而浙江北部及长江以北较少参加这个贸易。

但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捣黄龙呢?这里有许多原因,先沈磊的力量还不强大,去那里突击一下容易,但保持清剿成果难。很可能今天剿了张三明天李四占据张三旧巢复兴,可说是一团乱麻不是靠突击就行。

其次剿灭海盗不是他的全部目的,沈磊的目的是从海贸中分一杯羹。而这杯羹该不该取,取了这杯羹对海贸的作用如何呢?

确实是没有了海盗对外贸易会降低风险及减去商人的防卫支出,从而也大大降低了成本。但这成本降低后大致上可能出手价格也会降低,或海商获得了更高利润。

可这二种情况都对中国没什么益处,海商低价出手只便宜了外国人。而他们自己多赚了钱基本上也不会投入生产环节,对大明经济没什么益处,只可能带来外贸量增加与种粮食的地更少。

为此沈磊剿灭海盗是为将海商损失在海盗身上的钱收到自己手上,这个钱据说郑芝龙高峰时每年收到达到数千万两银子。有这巨款以平均二十两养一个士兵计算,一千万两可以养五十万大军,二千万可以养上百万军队。扣除成本之类,加上给军队更好待遇,从这里收钱一千万两计至少也是可养三四十万军队的。

而且他清剿了海盗,再学郑芝龙收保护费对海商仍然是有益的。因为海盗抢劫是随机的,船掳人亡货丢失不在少数。收保护费如交保险风险平摊了外,海商不会因海盗而人亡家破。还有护卫支出减少,出航不必躲躲闪闪走危险航段等等,也会减少不少成本。

但有这个计划现在他的战船不多,不用说剿尽海盗做不到,收保护费也困难。而从浙江钱塘江口开始清剿一是这里岛屿状态简单,海盗不多,又是朱元璋放弃管理之地。对自己的航行也是有点威胁,因为这里游荡的海盗船欲抢劫过自己独行的平海、探海。

因这个原因沈磊决定从这里开始清剿,而且这里是前口子村到台湾的中途。打下来后他准备在此建造一个灯塔导航,及弄一个避风与淡水、物资补充基地,让这条航线更加安全。所以选择这里是诸多方面考虑,包括谨慎初战的原则。因为自己的兵训练虽久,武器也好,就是没有真见过血,为此只能尽量谨慎了。

开会一天,各方面将情况与计划都就着大型沙盘介绍之后沈磊拍板三日准备,三天后天气没有巨大变化出执行清剿海盗浙字第一号计划。这个浙字一号计划就是清剿钱塘江口嵊泗群岛,而当其冲的第一个目标是最北边的长礁嘴岛。

四五月乃是东海最平静安全的时候,此时北风已少见且不烈,台风未至,黄梅还早。所以三天后远征船队准时在基隆港出,其中由哨海先行,二艘威海跟随在中间,6舟殿后。而事实上还有二艘平海及三艘探海组成的运输船队,不过它们主要是运输建筑材料与工匠,在淡水组队出的。

这次行动沈磊也乘坐了6舟随行,此次行动虽如杀鸡用牛刀他还是有点不放心。另外他也没有经历过战争,觉得自己也该去见见血,不然总是会将打仗当玩游戏的。而且真是优势如此大青萍送行时的担心还好理解,但他现自己的士兵们虽然高声叫喊,其实那正是紧张的表现。

这让他更觉得先从小仗开始是个正确选择,要是一开始就上大场面仅是因紧张也会误事不少。不过此次行动士兵们都知道海盗不强,自己有武器、兵力、训练等全面优势,等出航一段时间士兵的情绪逐渐平静了下来。

从基隆到浙江钱塘江口最北端的岛屿有三百五十海里左右,整个舰队哨海执行侦察、通讯、联络任务主要是先前出侦探情形,不随本队一起。而威海与6舟基本保持五节度,因航线已熟悉夜晚也不变,在第四天清晨已经可以看到这次任务的第一个目标----长礁嘴岛。

这岛屿有个花鸟山,据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到过花鸟山,书中花果山即以此为模本。后来这里因有花鸟山成立了花鸟乡,还建造有亚洲第二大的灯塔。对这些沈


状态提示:第76章 轻松获胜的初战(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