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首都开封的陷落,标志着金朝的覆灭。这个立国一百余年,传位九帝的帝国,终于唱尽了自己的挽歌,走完了最后的一段路。金国的灭亡,昭示着它的战略战术的失败,显示了金国末日的到来,它的气数已尽。
在北面蒙古大为扩张的情况下,金国应该和宋朝和好,连宋抗蒙古应该是它的国策。问题是宋朝是他的劲敌,不肯合作。在这个情况下,应该许些地盘作为和宋国和好的条件。可惜金国没这么做。也许它对蒙古的威胁估计不足。这都是金国加速灭亡的原因。
但是,逃出开封城的金哀帝,妄图改变金朝灭亡的这个历史事实,延长金朝苟延残喘的时日,妄图做个拯救金朝于危难之中的救世主。历史让他担起了这个责任。
所以金朝首都开封即将被蒙古兵攻破之际,金哀帝秘密地潜出开封,随后在归德停留数月。担任挽救金朝覆灭命运的金哀帝积极进行了与蒙古军决战的积极活动。在这些日子里,金哀帝一直在积极收集散兵游勇,做好抗击蒙古,收复失地的准备。
经过一阵活动,金爱帝终于建立了金朝的基本框架,这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金哀帝所谓的维持金国就是维持他们完颜家族的统治。这虽然使有些爱国人士心寒,但也赢得一些传统思维人士的追随。
形势对金哀帝十分不利。1233年五月,金哀帝把金廷迁到蔡州(今河南驻马店)。除此之外的州县,均落入蒙古军手里。因为蔡州当时还未落到蒙古军手里,城市设施很好,各种体制完备,还有一些军队。蔡州便担当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蔡州便充当了抗击蒙古军的首当其冲。
尽管蔡州的条件和开封无法相提并论,但是金哀帝只得以此作为建立金国的基地。除此以外,别无他法,眼下就这么一块尚未被蒙古军染指的一块“净土”了。蔡州便成了金哀帝用来救命的唯一的一根稻草。
金哀帝很快建立了他金国的中央政府:以完颜忽斜虎为右丞相兼总领事院事,加强蔡州城的防务,坚强战备。金哀帝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完颜忽斜虎身上。
实际上,完颜忽斜虎是个军事首领,金哀帝下达旨意,国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展军事斗争。这也无可厚非,因为当时的形势必须这样做。因为要复国,离不开军事斗争。军事斗争是当时的主要任务,国家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此为主。
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完颜忽斜虎真的不辱使命。他果然忠于皇上,积极地修葺城池,整备军械,并派人到各地招兵买马,积极训练兵马,分兵守卫四城和子城,誓死也要守住蔡州城。
当时的形势很明显:南面的南宋与蒙古军对峙,金国已经没有了势力,基本上名存实亡。
此时,南宋对蒙古军怀有一丝幻想。在金国在蔡州苟延残喘之际,蒙古军和南宋签订了联合攻取蔡州的军事协议,并约定攻取蔡州后,双方以陈州、蔡州为界,南面归南宋,北面归蒙古,互不侵犯。这个可怜又可气的南宋啊。
当时南宋的策略更是荒诞无稽。南宋坚信与蒙古军达成的协议,认为是牢不可破的协议。他们毫不怀疑蒙古军会背信弃义,他们以为蒙古军在攻占金国土地后,会自行退去。因为这个协议,结下了蒙古灭宋的巨患。
这未免想得太过于天真了。试想,金亡后中原就剩蒙古和南宋两个国家了。一山容不下二主,面对强大的蒙古军队,宋金应互为依托,唇亡齿寒,应该合力抗敌才对。
但是事实不是如此。南宋眼里只有被金攻取的国土,只有被金国引燃的仇恨,没想到其他的事情。在南宋的眼里,金国永远是敌人。金朝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也曾派人到南宋,讲述唇亡齿寒的道理,并请求南宋支援一些粮草。
但是,对于金朝,南宋的仇恨罄竹难书,毫无调和之言。金国的请求被南宋严词拒绝。宋金没有冰释前嫌,没有达成谅解。他们之间的仇恨太深了。这就等于宣告他们会被蒙古军一一攻破。
1233年九月,金国唯一的希望之地蔡州城被蒙古军包围。蒙古军大将塔察儿军牢牢地包围住了蔡州城,水泄不通。塔察儿还让士兵们在城墙外围修筑长垒,准备久困蔡州。金哀帝慌乱得手脚无措。金国的黄粱梦仿佛正在醒来。
更让金国感到可气的是,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刻,南宋还派兵协助蒙古军加入围困蔡州的行列。在金国看来,这真是为虎作长,助纣为虐了。这些南宋军队是副都统孟珙率领的2万骑兵,这真是昏了头了,不知道下一个倒霉的是自己。据说,南宋还运粮30万石援助蒙古军。
宋军的这些举动,简直可以把蔡州城的将士气死。唇亡哪能不齿寒呢?南宋即将成为蒙古军打击的下一个目标,他们还援助蒙古军,这不就是利令智昏吗?
但是,道理归道理,事实是事实。宋军的加入,给本来就倾斜的攻守天平又增加了砝码!十二月,蒙宋联军开始攻城。蒙古军攻打城东、城西、城北,宋军攻打城南。宋军一加入,本来就兵少将寡的金军更加吃力了。金军竟驱赶城里的百姓加入守城行列。
但是,金军怎么也改变不了被打败的命运。在蒙宋联军的强力攻击下,1234年1月10日,蒙古军攻破了外城。担任守城主将的完颜忽斜虎见状焦急万分,急忙率兵救援。在完颜忽斜虎的率领下,金军上下齐心协力,以一当十,竟然击退了攻破外城的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