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战国雪>第四十四章: 幽州文治 (五)

智端起新沏上的茶,慢饮一口,也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也不知是在赞赏茶香,还是默认黄泊年的问话。

黄泊年似是很在意智的回答,竟又追问道:“智王,老夫在幽州为官多年,也算知晓汉人们的性子,在辽居住的汉人既然过的是寄人篱下的日子,向来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绝不会向您告发受李全勒索的事,即便有人受不了这气,也不会在公主殿下刚入主幽州两天的时候来说这事,所以李全之事都是你猜测所知,智王,老夫佩服你的聪明,但老夫很想知道,你此举是不是为立威?”

智轻轻吹着杯中浮茶,也不抬头,只是一笑,“黄大人如此在意我是在立威还是为百姓出气,其实是在担心自己吧?不愧是老官牍,对幽州汉人的心思看得通透,寄人篱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明白了…有你在背后纵容,知道汉人们不愿多事,难怪李全猖狂。”智伸指在桌上轻轻叩击,敲打出一阵低沉的脆响,口里慢慢道:“你说的不错,确实无人来向我告发李全勒索汉人之事,只不过,我于昨夜翻阅了各处官员的俸银家产,李全五年前来的辽国,那时他只是个落魄文人,在幽州闲居数月,因写得几篇文章,入太守府做了一名执笔小吏,每年俸禄一百二十两银,一年后受你提携担任知事,每年俸禄为五百两银,但他在幽州城里却置有十七处屋宅,辽国俸禄向来丰厚,一任知事俸禄年抵得中原盛世时一名二品大员,可就算李全这几年里不吃不喝,他也买不下这许多屋宅店铺,他这知事之责管的是幽州存粮和汉人的户籍安置,我仔细看了记载每年存粮数的帐簿,看这事都扔给了属下操办,但他对安置汉人户籍之事却是极为热衷,亲自登记造册,凡事亲力亲为,一事勤一事惰,自有缘故,最巧的是,每逢有大批汉人入城,隔不了数日他名下就会多上几家屋宅或是店铺。”

说着,智眉心一挑,“李全既贪又蠢,一手勒索一手大肆买宅,行事不知避讳,想来也多仗黄大人在背后扶持,黄大人,近年来你在幽州的房宅似也多了好几处吧?”

“是。”黄泊年也不隐瞒,坦然而应,他本以为智今日是为立威而来,又听闻到李全这两日的牢骚,所以随意揣度,强加罪名,碰巧李全庸碌,三言两语便被智吓住,这才歪打正着败露了勒索汉人之事,但听智缓缓而说,才知智这两日竟是稳坐府衙,查遍幽州城内所有帐簿户籍,文书卷宗,一一判别各处官员优劣,由此看来,其余被革职的六十六名官员也必是被智查实错处,这才罢免官职,黄泊年最担心的就是智今日所为全为立威,以此压制全城官员,但此刻既知智确实详查根由才定各人罪咎,虽惊讶智能从烦琐卷宗里推断出这许多事,但他倒是放下心事,自认为官这些年里也受百姓爱戴,虽然收取了李全的孝敬,但想来智也不至于太过为难他,遂垂首躬身道:“不敢欺瞒智王,李全之事下官确实早有所知,平日里也得了李全不少好处,下官愿受责罚。”

智的手指仍在桌上轻轻叩击,单调的笃笃声里,他的语气忽有了几分冷意,“黄大人,在你治下,汉人们竟要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性在此求存,看似抑己扬人的谦和,却是生生埋没了人心血性!黄大人,你当得好官啊!”

黄泊年乍然抬头,只觉智说话每每出乎意料,话里有话,难测其心,饶是他为官多年,见多识广,也猜不出智究竟想对自己如何,怔怔道:“智王,你到底想说什么?”

“黄大人,你该知道我想说什么。”智笑了笑,笑容深沉,目光深邃,并未刻意压低的声音却自然而然的带着一种低沉,“大战在即,我要幽州上下一心,全力复国,民心要稳,军心要盛,文武同忾,战事若起,武将冲锋杀敌,文官运筹城中,人人效死,无论文武都存以死报国,以命报君之心,武死沙场文殉朝堂,决不能有一人存有异心,我护龙兄弟也当以玉石俱焚之心殊死卫国,所以,在幽州与反贼对决之前,我容不下那些庸碌无能之人,容不下明哲保身的梁正英,容不下贪生怕死的李全,可我最容不下的人…还是黄大人你。”

黄泊年却未太过震惊,低声道:“智王,下官不明白你说的话。”

智手指一收,不再叩桌,缓缓道:“你明白的,正如你我都明白,万一幽州势危,你一定会变节求存!”

听了这句话,黄泊年真的惊慑住了,两眼一眨不眨的盯着智,想看穿这少年的心思,他脸上也竭力装出镇定之色。但见智也在注视着他,两人目光相对,一惊疑,一淡定。

对视片刻,黄泊年长叹一声,慢慢点头道:“智王,其实你并不在乎我是不是真有异心,即使我真的投靠拓拔战,以你的城府和手段,也不过视为等闲,令你起戒心的,只是我这个人,因为我在幽州当了太久的府司,是吗?”

智也点了点头,款款而道:“如今大辽已只剩这幽州一城,而要以此孤城与拓拔战相抗,就会需要很多东西,坚城精兵,军辎粮草,人心官治,缺一不可。幽州城坚壁厚,城中军辎丰足,粮草盈库,城防之事我二哥已全面运筹,顶多一月,就能把幽州变成一座可持久长守的坚城,大战需精兵,我从上京派来的三万新军虽暂不如拓拔战手中的黑甲骑军,但也是遴选而出的精锐,而我五弟也会从今日起加紧练兵,历练士气,操演军阵,有


状态提示:第四十四章: 幽州文治 (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