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草原特种兵>第六十七章 边打边谈

蒙哥成功的夜袭彻底打垮了宋军,蒙军占领了西和州伤亡甚微,守军则全部阵亡,无一逃脱。蒙哥又掌握了宋军的一个弱点,宋人食物以谷物为主,贫苦人家长期营养不良,所以夜盲症甚多。虽然蒙古人也有不少夜盲症,但是相对少的多,宋人比蒙古人对夜战更为不适应。可笑的是,宋人一到夜晚无论战时还是平时都会实行灯火管制,全城暗黑,敌人趁夜突袭更加混乱和恐慌。

西和州的陷落,标志着宋国关外三关五州全部残破,1百年前名将吴玠苦心经营的关外三关五州防线支离破碎。残余宋军龟缩在几个据点苟延残喘。

总体来说,大诺颜拖雷还是希望谈判解决问题,军事手段是威慑,但不是目的,毕竟蒙古眼前的敌人是金国,不是宋国。所以8月份攻克西三州和仙人关、白水关之后,大诺颜下令暂缓攻势。蒙哥、速不台所部1万8千余人在成州、同谷至长举一线转入休整。东线那日松所部5千余人放弃洋州,收缩到兴元府。南线土薛、萧札剌、郭海德和忽都思部1万1千余人停止在石门、直口一线,没有向大安军方向继续进攻。

在大诺颜看来,他已经向宋人表现出了足够的善意。对蒙古使者李邦瑞的羞辱,也有了足够的惩戒。他估计不久宋人就会派人来谈和,这才是提出借道、借粮、借人的时机。

但是他不知道,成都府路对宋朝是生死存亡的存在,任何对川地的威胁都会触动宋人敏感的神经。川地的财税占整个宋朝岁入的四分之一,更提供了宋朝军粮的三分之一,川地有失宋国直接就破产了。更重要的是,成都府路控制着长江上游,一旦丢掉四川,敌国顺长江而下,宋离亡国也不远了。

所以,无论拖雷大诺颜怎么跟宋人说,蒙古只是借道攻金,并无贪图蜀中的念头。可是宋人就是不信,你踢开了他的大门,不把门关死他们怎么也无法安心。可是关了门,也等于关了蒙古东进的大门,这是大诺颜拖雷无法接受的。

9月,蜀中制帅桂如渊亲到利州督战。关外五州三关已经全部失陷,大安军和利州就成了剑门关外最后的防线,不容有失。其实,蒙古人根本就没有兴趣南下,但是神经紧张的桂如渊下令烧绝嘉陵江两岸的栈道,全境戒严,严守关口。

大诺颜闻报,决定再加把劲儿。9月底,他下令西线蒙军速不台、蒙哥所部向七方关和白马关进攻,打开进军阶州的大门。但是仅此而已,蒙军并无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随着七方关和白水关的陷落,桂如渊彻底吓破了胆。他决定和蒙古人偷偷接触,看看有没有办法阻止蒙军南下。坐镇凤翔的大诺颜条件很简单,借道金州和洋州,沿途宋人州县要提供粮秣、布匹、皮料、药品等军用物资,并且派民夫1万帮助运输辎重。这在大诺颜拖雷看来,是起码的条件,因为金人实际上是宋人的世仇,打了百年了,两代宋国皇帝死在金人手里,受尽**。蒙古男儿是替宋人报仇,打生打死,宋人付出点粮饷算什么。

桂如渊的条件是,蒙古人退兵凤州,宋朝可以提供一部分粮草物资。大诺颜心中暗笑,这姓桂的拿蒙古大军当什么?我退兵凤州,怎么沿汉水东进,突进金国腹地?你那点粮饷,我长着手,长着脚,不会自己拿么?但是你既然来谈,那就说明你心里怕了,这就是好事情。他决定派遣亲信那可儿搠不罕到利州和桂如渊面谈。

10月10日搠不罕带着一个百人队来到凤州,见到巴根台巴特尔汇报了大诺颜拖雷的意思。巴根台身处前线,更明白宋人的实际情况,他对和谈的前景不乐观。因为宋人现在内部意见分歧很大,中枢的意思是战和拖,尽管桂如渊想和谈,但是他部下不少将领并不赞同。在这种情况下,谈判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搠不罕既然来了,该配合的还是要配合。第二天,他接到了直口蒙古军队的禀报,说有大安军宋军统制官冯择希望投降蒙古,请蒙古派使者面谈,搠不罕当时就表示要去大安军接洽。巴根台对这个消息却将信将疑,你冯择要降,不亲来蒙古控制地表明诚意,反倒让蒙使深入敌国涉险,这是何道理?即使是冯择真的投诚,你收容人家的叛将,还怎么跟桂如渊谈和?

但是搠不罕坚决要办这件事情,在大诺颜身边时间长了,建功立业的可能太少,好容易有个机会,他不想放弃。实际上,他正一步一步的走进一个阴谋之中。

宋国大安军守将张宣反对制使府和蒙古人谈和,他想杀掉蒙古使臣搠不罕,又不愿承担破坏和谈的责任。他就派部将冯择伪降蒙古,引诱蒙古使者前来,再以蒙古勾结宋国叛徒为名杀之,这样和谈肯定告吹,他对桂如渊也有交代。

搠不罕果然中计。10月17日,搠不罕率领一个百人队前进到略阳以北一个叫青野原的地方,他没有见到宋将冯择,却看到成千上万的宋军士兵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冲过来。搠不罕知道上当了,可是已经晚了,他和他的百人队拼死抵抗,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这宋人无信至此!当年宋人一次一次派苟梦玉到我军中,要与我们共同结盟伐金。现在我们来了,他们闭门不纳,侮辱慢待李邦瑞我们忍了,现在到了杀害我们使者的地步!在我们草原人家,远来皆客,再贫苦的人也会把家中最好的东西款待客人。他们倒好,竟然卑鄙的杀害使者!这是背叛!不严惩他们,长生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 边打边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