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吕子诸人对此一筹莫展之时,外面传来齐国丞相后胜求见的讯息。闻听此言,吕子不由地皱皱眉头。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亥时末,如何还会有这么大的干部前来拜访!?
吕子看看大伙儿,摆手让全都退下。若不如此,随后会让后胜看到这里聚集太多人,其中甚至还有秦国将军!
众兄弟领命,一起给大掌柜施礼后离开大厅。
吕子整理好衣冠,又让店伙计把桌上的茶碗茶壶全都撤下。再次看看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这才亲自前去迎接。外面的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国之相,该有的礼仪还是要完成的。
夜晚的风带有些许暖暖的味道,让厚厚的外套都感觉有点多余。饶是如此,春捂秋冻的常识仍然不能丢。深夜造访的后胜严格遵循这一老话,厚厚的毛领依旧裹住稍显比常人小一号的脑袋。若不是有一双滴溜乱转的眼珠释放出精光,几乎看不出臃肿的袍子里面还有个人存在。
后胜,姤氏,旧莒国人士,君王后的亲表弟。自君王后跟随齐襄王田法章归国登基以后,背着族长众老带领一班姤氏家族的小兄弟前来投奔寻出身。
众所周知,君王后与落难的齐国太子田法章私定终身并孕有一子,又要跟着齐国太子大张旗鼓归国登基。自此,其父忍无可忍与之断绝父女之情。毕竟这在当时还属于伤风败俗一事,不被老人待见也属正常。
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现实,那个年代连诸侯大臣都已不再尊周礼。公道不再人心在乎实力已经大行其道,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也是真实存在的。象这些所谓的社会精英人士都糜烂如此,你让百姓情以何堪!?
(这里没有替君王后说情的意思,也请诸位看官不要纠结此事。在当时的道德领军人士都是如此,百姓们有样学样也无可厚非。若想追究其根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时的莒国已经归顺齐国,所以也被称为莒地。身为一名齐人,纵然有太多的非议也是不敢说出来的。再加上人家田法章即使太子又是一国之君,没立起牌楼没将谁沉猪笼已经说明很多问题。
即便如此,族长和众家老对此事的处理意见还是一致的。礼就是礼,家规就是家规。我以家规将犯禁者逐出门户,也算是给足国君面子了。从此后就算族人知道君王后已经贵为王后,众老仍严令其家族晚辈前去齐国都城临淄投奔。
但人的都是有寿命的,规矩只有得到传承才能得到维护。在那个人心不古的时代,无钱无势根本不受人待见。年轻人满脑子都是功利心,哪管什么国法家规!?等最后的卫道者一个个作古,蠢蠢欲动的浮躁心也开始准备反扑。
当年轻人的呼声终于大过家规时,其中的领袖人物后胜挺身而出与所剩无几的家老谈判。他的说法极其简单,纵观此时的天下,想要维护家族的长治久安,唯权力不能为之!食古不化有什么用!?照样成天受人欺负!
其实在那个时候,圣殿骑士早已所剩无几。面对此时的天下,事实就是如此的。再加上家老都知道周边的村寨之所以不敢欺负自己原因,于是偷偷举手表决同意了年轻人的想法。
就算不同意又能怎样!?年轻人可是未来的接班人!
于是,后胜组织起众姤氏家族的小哥前往齐国都城,并随后将临时族长的意见带到临淄。听到自己已经被族人认可的消息,齐国王后当即哭晕过去。
君王后醒来以后二话不说,马上领着后胜觐见齐襄王。她要向所有的族人的证明一件事,不管此身在何处都不会忘记她的族人。
当今的齐襄王昔日的齐国太子逃难至莒地时,思想解放的后胜隔三差五去找他喝酒解闷。那个时候的粮食并不没有杂交水稻,靠天吃饭也就不存高产量。能吃饱饭的都算是提前步入小康生活,更别说用粮食酿酒了。由此可知,酒的珍贵。
本就怀着有今天没明天的田法章更是想借酒消愁,见到所好也就自此认可了这位亲表弟。酒后都是无话不谈的,说些若是吾执掌大权以后就怎么怎么封赏的酒话肯定少不了!
现在的齐襄王已经贵为国君又有落难时的酒话摆在那,践诺也就成为现实。好在齐王法章也有识人之能,没有许个将军给后胜。毕竟军队是国之根本,保家卫国还指望不是。于是委以文职官员,勉励后胜勤修证物。并承认后胜只要工作给力,随后的提拔重用还是不成问题的。
齐襄王这么做无可非议,他当初许给后胜的官职无足轻重。想上班就去,不想上也不会影响什么的闲职。他的初衷还是好的,那就是接此考察已经成为在编干部后胜的能力。若是能本事,提拔自然没有问题。可要是烂泥糊不上墙,国家顶多就是多支付一份公务员工资罢了。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当然不是如此!
齐襄王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后胜的后台!说白了,正式进入齐国官场的后胜代表的可是王后一族!就算给他个芝麻绿豆官做,上上下下也是要极力维护的。众官员可以不给他后胜面子,又怎敢不给王后面子!?
王后是谁!?一国之君的枕边人!得罪后胜,就是摆明不给王后面子!到时候小枕头风一吹,谁能受得了!?
从那以后,齐国每年例行的考察政绩都是后胜名列第一。至于齐襄王信不信不太清楚,反正众大臣是信的。
发现齐国竟然还有如此出类拔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