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勇的想法是,以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分组比试,最后,成绩最优异小组中的二人将被定为这次抗日援朝大军的正副统帅,而比试选拔的方法也很简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的比试,文争与武斗.
那么,何为文争,又何为武斗呢.
文争是围绕一个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作答,之所以给出这样的题目,目的主要是考验一个人的应变思维能力,看这个人能不能解决很多突发的实际问题,因为,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没有临阵应变之才是很难成事的,而这次又是出国作战,大军等于是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面战斗,所面对的敌人更是悍勇无比的日本人,所以,这应变之能显得格外重要.
至于武斗嘛,那就稍微直接一点了,将所有人集中在一起抽签,随机性很强,双方抽到谁就是谁,一组对上另一组,大家摆开架势,一招一式比划过之后,以武艺高下分出胜负.
战场之上,以强者为尊的道理,只要是武将,就绝对会认同,更何况现在这些意欲报效的武将还是太平军中军团级别的高级将领,他们又岂会承认自己在武功方面比别人差呢.
所以,王小勇觉得利用文争与武斗之法一定可以挑选出合适的大军统帅.
黄旭听完,非常奇怪地看了看王小勇,又拿眼瞟了瞟身前的田小二与东方不惑,他心中突出冒出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他觉得王小勇这办法简直就是为田小二与东方不惑二人量身定做的.
田小二深通军略,而且武功底子也不错,在那文争之中的赢面很大,武斗之中也有机会,而东方不惑,文争可能不咋地,但是,如果单论武斗,那他只要伸出三个手指,就可以将所有其他人都给料理了,而且,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按规矩,需要两人为一组,那不等于是说这田小二与东方不惑简直就是绝配吗.
如果采用这个比试的方法,不出意外,黄旭坚信,最后的获胜者一定会是东方不惑与田小二.
这王小勇想干什么呢,黄旭想,这分明是在帮着田小二与东方不惑嘛,想到这,黄旭心中不由生出一股直接否定这个提议的冲动,他是有私心的,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兄弟去冒险.
不过,黄旭转头一想,又觉得王小勇的想法也不是全无道理,刀不磨要生锈,人不磨不成器,要想让自己的这些兄弟都成大气候,那是得用机会将他们磨上一磨.
这样说来,也许让田小二与东方不惑直接领军去朝鲜作战,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再说了,这次想要争这个统帅之位的人不在少数,黄旭也不能就这么干巴巴地说,谁可以去,谁不可以去,那不是冷了众将的心吗,他还是得照顾大多数人的感情,所以,用这种比试的办法到是不错,一来,可以封住大多数人的嘴,二来,也算是给所有报名的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三来,更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想到这,黄旭也就释然了,他决定批准王小勇的办法,照之执行,并且,黄旭还决定将这次比试选拔的具体事务交给军机处来处理,军机处的六位军机大臣则理所当然地成了这次比试的主考官,而这次比试的最后获胜者将会得到黄旭的亲自任命,出任这抗日援朝大军的统帅.
王小勇领命之后,告退,然后匆匆而去,他要去与其他几位军机通通气,并做好这比试的准备.
王小勇在离开之前,大有深意地看了田小二与东方不惑一眼,虽然他没有多说什么,但那眼中的意思,黄旭却看得相当明白.
王小勇走后,田小二与东方不惑若有所思了一会,也向黄旭告辞,然后两人一并退出.
抗日援朝大军的统帅要经比试决出的消息一经在军营中传播,整座军营立马就象炸开了锅,无论走到哪里,都听见有人在谈论这事.
一时之间,比试之事就成了这军营之中的焦点话题.
时光如流水般勿勿而过,抗日援朝将领比试的日子也如期而至.
比试是在第一军团的驻地进行的.
由于这次报名参加比试的将领包括了除情报部及特战大队之外的所有军团的正副军团长,连工兵师的师长官,以及后勤保障军团的正副军团长都报名参加比试,所以,军营中的所有人,上到军官,下至士兵,对这事,全都爆发出不一般的热情,可以毫无夸张也说,自从统一中华之后,这军营之中是好久没有发生这样让人提神的大事了.
看来,这些可爱的家伙们对这次抗日援朝之战热情很高啊.
参加比试的人员到位之后,做为此次进行比试选拔的组织单位及考核部门,军机处也是有模有样地宣布了相关的考场纪律及有关的注意事项,然后,正式比试便开始了.
第一阶段,文争.
文争之事,没什么好说的,充其量也就是大家齐聚一堂,每人发一张试卷,题目只有一道,自己答自己的,也算是闭卷考核吧.
这文争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容易,反正,军团长们都按要求写完了,没人交白卷,至于说谁能得到最高分,那就要等待最后的公榜结果了.
而所有人最看重的,却是第二阶段的比试,武斗,真刀真枪的打过,那才过瘾呢.
两人为一组,一组对上另一组,大家各展所能,你来我往,拳脚相加,掌劈肘击,斗的是不亦乐乎,也让在外观战之人大呼过瘾
而比试的结果则没出黄旭所料,这最后排名第一的显然就是黄旭的好兄弟组合,田小二与东方不惑.
实力是摆在那里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东方不惑,堪与黄旭一战的高手之中的高手,其他人败在他手下,那是合情合理,完全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