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表演大师>第一百十七章 拿不定主意

央视版的《笑傲江湖》一经播出惹来了很大的争议。尤其是在这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网上的批评声更是此起彼伏。

原因无非就是原著的深入人心和港台版本的风靡内地。几乎每个了解故事的观众都在心里有个自己的《笑傲江湖》,他们有一个自己的令狐冲、任盈盈、岳不群、林平之……

因此一旦看到和自己预料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时就会表达不满,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部剧的口碑都不好,人们纷纷“笑骂江湖”。

同时全庸公开发表看法:“这部戏拍之前他们说绝不改动,我就送给了他们,不要版权费。但他们没有遵守诺言,我有点生气,后来与他们成了朋友,也不好当面骂他们了。但他们的艺术思想与我不同。”

这番言论更是把对《笑傲江湖》的批评推向了高潮。

而在李睿看来,全庸的批评多少有点吹毛求疵。很多港台的作家,有时不得不承认他们的作品确实很受欢迎,但当内地翻拍他们的作品时,他们总会有种居高临下,说穿了就是对内地有种骨子里的歧视。

比如琼遥阿姨的《还珠格格》,在拍的时候琼遥阿姨就明令不许改动一个字,结果演员周洁为了一句“我好窝心”的台词,习惯说成“我好开心”,仅仅一个字的改动,意思压根没变,就差点跟导演打起来。

其实央视版的《笑傲江湖》相比曾经的港台版,如陈晓春版的《鹿鼎记》,王佳卫的《东邪西毒》、周星池的《神龙教》、林清霞的《东方不败》等等,改的面目全非的版本相比,改动无伤大雅。

而且纵观历代《笑傲江湖》的影视版本,都没有哪一版是按照原著拍摄的。如果全庸先生非要说央视版的《笑傲江湖》不符合他的艺术思想,那只能说明他是双重标准,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部作品。

这部即将要开拍的央视版的《笑傲江湖》,李睿脑海里的现成画面,他也曾仔仔细细研究过,从故事情节和拍摄手法都没有太大的硬伤。

而且相比港台版本的《笑傲江湖》,那些侠客们老是在房间里说话、打斗,演来演去老是那么几个人,每个门派似乎只有三四个人。而央视版的就不同了,拍的画面很精美,场面大,气势也大,故事也很吸引人。

如果撇开像不像原著这个伪命题,就当一部普通的电视剧来看,在李睿看来那是极好的。

《笑傲江湖》是内地第一次翻拍全庸的武侠小说,更是央视第一次大张旗鼓地对待一部通俗小说。

出于央视的属性,它所出品的电视剧注定是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比如真善美,比如正义与邪恶,比如爱情的美好等等。也正是由于这个属性,才精心挑选了《笑傲江湖》这部小说。

相比之前港台版本中更注重市场化、快节奏的一些改编,央视更想把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展现出来。

在李睿脑海中存着的各种对央视版《笑傲江湖》的评论中,居然还有这么一种说法,说是这部剧为了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故意放慢节奏,经常出现没有人物对话、没有剧情发展的空镜头,把《笑傲江湖》沦为风景纪录片。

这样的评论让李睿啼笑皆非,这完全是为了批评而批评。

相比港台版的武侠剧,央视版的《笑傲江湖》确实多了很多风景画面,但这样的风景画面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景色拍摄,而是带有意义、“会说话”的镜头语言。

黄健忠是个很有水平的导演,在第五代导演中,他要远比陈凯哥、张一谋等大导出道、出名要早。而且他极其善于对画面的色彩和美丽的捕捉。当年他的成名作《小花》中那漫山遍野、色彩斑斓的杜鹃花,已经苍山翠松等空镜头,就很能说明他的审控。

比如后来张一谋的《英雄》,冯晓刚的《非常勿扰》等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中,也都才采用了很多类似的空镜头,你总不能说他们也在拍西部或者北海道的风景纪录片吧?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脍炙人口,名为《天净沙.秋思》,但这首词通篇没有一个“秋”字,读者却能从它描写的对象如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中感受到萧瑟秋日的景象。

在文学上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列锦。将几个有辨识度的名词堆砌在一起,让读者心目中浮现出绝美的画面,让读者身临其境。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里有厮杀的壮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有旅途的不易。

正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便是如此。

所以说风景纪录片如果用好了,是会说话的。

当然也不能说央视版的《笑傲江湖》完美无瑕,是观众不理解,不懂。它当然存在着种种不足,比如人物出场的改编缺少铺垫,伏笔提前引出等等。

不过在李睿看来,这部剧最大的bug大概就是主演李鸭鹏。

笑傲江湖,出自《西游记》中“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一句。所以全庸笔下的令狐冲也似有孙悟空的影子,令狐冲自在散漫、不拘小节,正派人士也有厌恶的,魔教中人也但交无妨。

所以令狐冲是浪子、侠客、情种,甚至还是音乐家。而习惯于冷峻李鸭鹏明显不能驾驭令狐冲的浪子情怀,尽管在戏里不难看出他很卖力,却不生动,缺乏令狐冲内心中的反叛自由精


状态提示:第一百十七章 拿不定主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