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逆流伐清>第五十一章 战后布局

“吴逆退了也好。”马惟兴补充道:“安南空虚,我军正可即刻回兵,以防异动。”

“异动啊——”朱永兴转了转眼珠,狡黠地一笑,说道:“有异动也好,和约嘛,或许是该改一改了。”

叙国公马惟兴愣了一下,随即便明白了朱永兴的意思,会心地笑了起来,“改改更好,却不知郑氏能否令殿下遂了心愿?”

“殿下恐有妙计吧?”马宝凑趣地说道。

“妙计不敢说,姑且一试吧!”朱永兴呵呵一笑,又似有不甘地望了一眼清军大营,便命令水手转舵,再返南岸。

………………

安南的形势在这数月之间确实有了变化,郑王宗室郑根南下带兵作战后,郑阮战争的形势开始向郑军倾斜。就在本月初,郑根再次击败阮军,并在阮军后撤途中给予其沉重打击。至此,兰江七县又重新落入郑军手中,南北态势又回复到战前,这场为时五年的持久战中双方都可谓劳而无功。

但与历史上不同,由于郑氏在北方遭到了明军的压制,对于阮氏的攻击yù_wàng变得十分强烈,更加希望从阮氏身上得到补偿。所以,郑根率军渡过灵江与南阮守将阮有镒对阵,双方数次交战,互有胜负。

所以,在顺元江(红河)而下的商船,在升龙故意散播大明岷世子战败,正被吴三桂大军团团围困于元江城的消息时。郑氏竟然因为主力不及撤回,而无法有什么异动。或者,郑氏也学乖了。不为流言所动,一定要做到不见兔子不撒鹰。

媚眼使给瞎子看,郑氏的不解风情,令在元江城苦等的朱永兴感到无奈,只好暂时收起修改和约的心思。

当然,朱永兴在元江城停留,也不是光等着安南郑氏的消息。吴三桂率军停驻石屏。也是需要重新布置,加以应对的。

虽然元江城中的民众开始纷纷返回,但城外的壕沟并没有被填平,而是作为城防工事被保留下来。同时,那嵩还从土兵中挑选了很多熟习水性的。再加上朱永兴拔给的船只水手和部分炮兵,元江水师便被保留下来,成为屏护元江城的一支有力部队。

明军在这十余天里也休整完毕,由于大量土兵的加入和编制,以及部分被俘的清兵和辅兵的补充,再有那嵩的全力支持。兵力数量猛增至五万。这与以前是不同的,以前土兵是助战,人身和家庭还依附于土司。但经过朱永兴的利益交换。以及明军大胜的影响,各家土司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不得不把入伍的土兵及家属转为自由民。归由朱永兴派出的官员进行安置和管理。

这样一来,土兵便成了明军中的一分子,真正的战士。而他们的家属也摆脱了类似农奴的地位,在滇南的原沐家勋庄,或是安南的土地上,安家立户,生活环境和条件一下子宽松起来。

那些输兵报馈的土司。当然也得到了朱永兴的回报。比如左星海和陶斗,出的人最多,便各得到了安南两个县的地盘,得到了两个安南都统使的头衔。

而那嵩,经过此战过后,显然也看透了很多东西。他将元江的土兵尽皆付与明军,为小儿子那烈争到了一个参将的军职,在朱永兴手下聆教听命。元江知府一职依旧由其子那焘担任,那嵩则准备赶赴滇西永昌,要在那里建府,行使云南巡抚的职责。

平和的改土归流,数十万的治下土民,换来的是一个地方大员,一个世袭知府,一个参将,两个诰命。到底是赔,是赚?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就如同猛山克族的投效,郑家的襄助,都是把宝押在朱永兴的身上,押在明军会胜利的希望上。

投资有风险,但押对了宝,日后的飞黄腾达自然是跑不了的。那嵩就是那一种人,有些执拗和倔强,看准的事情就不含糊。这从历史上他的举旗抗清,便可见一斑。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也是个聪明人,看透了大势所趋。

“土卫参设”、“土流兼治”、“改土设流”、“改土归流”,这种循序渐进的政策,从明正统八年便开始实行。政府要最终达到的目的,傻子也能看得出来。而此次元江举义,已经与清军结下了生死怨仇,日后若没有明军的相助,元江岂能抵挡清军的反扑报复,那氏又岂能保住累世的财富?

有舍才有得,那嵩也算是深谙此道。而在安南得到的土地,在另一个方面来讲,也是为那氏预留的一条后路。

云南最有实力的土府被彻底收服,而且是不动刀兵,平稳过渡。尽管世袭知府使改土归流显得有点不彻底,但增加了通判作为制衡,朱永兴也很是高兴。毕竟,这是一个好的榜样。他当然也知道,这并不全是此次胜利的关系,还有那氏长期被汉化的影响,以及目前大形势的因素。

但元江战役的胜利,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吴三桂率军驻扎石屏,对于元江来说,始终是个威胁。而现在出兵再战,他发现似乎力有未逮。

军队扩充之后,还需要整合训练;大战之后,火药等物资消耗严重,急需补充囤积。这最重要的两点,却还需要时间,才能够准备齐全。

既然吴三桂是在以势威胁,朱永兴和众将商议之后,也作出了以势相对的计策。其中,又分为明暗两条线。明的又分两线,一是派兵重回阿迷州(现开远),并向西攻掠蒙自,在当地土司的相助下,从东面远远地威胁石屏;二是派兵过江再占老武山、大竹箐,从西面迫近石屏城,并派出小股部队,在石屏


状态提示:第五十一章 战后布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