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逆流伐清>第四章 封赏,台湾

众将一时都没有冒然开口,思索着如何措辞,如何说得条理清晰。

“刚才在酒宴上,你们不是正讨论北伐之事吗?”匡国公皮熊笑道:“怎么在圣上面前倒不敢放胆直言了?”

“畅所欲言,对与不对皆没有关系。”朱永兴说道:“现在虽说是光复了半壁江山,鞑虏已处于不利之势,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众卿亦不可轻忽。特别是北地征战,尤利骑兵,这与南方却又大不相同。若说是不战而胜,那便只有拖,拖到清廷财政破产,兵无饷,官无俸,食无粮,这却不知要到几时了。且北方百姓亦是我大明子民,朕却不忍他们受苦。”

“陛下不必担忧,北方利骑战是不假,然我军火器犀利,士气旺盛,只要粮饷充足,再辅以车营和少量骑兵,步兵亦可战胜骑兵。”李嗣兴迟疑了一下,说道:“只是要保证粮饷通道,还要防敌骑骚扰,便要步步为营,所占之地或皆需驻兵防守,所耗甚大。”

“所耗甚大是肯定的。”朱永兴报以赞赏的眼神,说道:“火器犀利是不假,却对后勤更为依赖。不然我军光复大江以南,为何没有直攻进取?另外,据最新情报,清廷正在制造火炮,打制鸟枪,日后对阵,你们要提高警惕,并有所准备。嗯,韩王,你且介绍一下。”

“清廷所造的火炮皆用旧法,笨重不堪,且威力不敌我军。”吴三桂在椅中躬了躬身,介绍着情况。“鸟枪呢,还是用火绳点燃发射,射程、射速也不如我军的燧发火铳。圣上判断,若是清军大规模使用火器,或许倒比骑兵更容易对付。”

“陛下英明。”魏君重是最早接触燧发火铳。最早统领火铳部队的,稍一琢磨便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换装火铳,必须要有相应的军阵调整,并作战术的改变。再深一层,又涉及到炮兵的布阵、掩护。若是只知皮毛。摆出的阵势或许有些模样,却是很难充分发挥威力。”

“说得很好。”朱永兴笑着点头,“鸟枪,呵呵,若是战阵崩溃。拿在手中倒不如烧火棍好使。敌若用弓箭、刀枪,我军已有战法对付;敌若用鸟枪、火炮,咱们自然也要有相应手段。你们呢,要多学习,要多琢磨,多演练,不管敌人如何变化,总能克敌制胜。方为名将。也就是说,没有万胜万灵的阵势,却有百战百胜的名将。不可战胜的强军。”

“平北侯、靖北侯——”朱永兴目光一扫,对夏国相和胡国柱说道:“荡朔军成立较晚,不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术打法,都与其他军有所不同。而这些问题,却不是全部换装便能够解决的。以老带新。是我明军的传统,亦是快速扩充。并形成战斗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朕才抽旧补新。实是希望荡朔军能尽快掌握新的战术打法,尽快成为一支劲旅。”

“圣上苦心,微臣明白。”夏国相忙躬身回答。

“荡朔军以崇明为基,有水师配合,要经常出动作战,以尽快适应并掌握新武器、新战法。”朱永兴继续说道:“战事频繁,去讲武堂进修多有不便。朕想了个法子,叫函授。便是由讲武堂印发教材,并有期刊发行,汝等以自学为主,介时参加考核,合格者由讲武堂颁发证书,作为晋升的一个考察条件。”

崇祯朝起,初只策封了周奎为嘉定伯,后又有平西伯,高不过侯爵,且无世袭。等到了后来几位南明皇帝,时傎王朝末日,曾经贵不可言的爵位已是泛滥成灾。国公、国侯一大堆,异姓王爷也是好几位。

针对这种情况,朱永兴才有以军衔逐渐替换官爵的想法和措施。讲武堂的建立,以及之后起到的作用是明显的,现在最高的不过是魏君重的中校,他还是一军之长呢!但随着军队中组成的增多的复杂,讲武堂的培训和进修,便显得覆盖面有些窄了。

对于国公以上的,或者年纪较大的,或者象夏国相、胡国柱、刘体纯、郝摇旗等后来者,如果没有些灵活的措施,便显得将他们排除在外,使他们产生早晚会被讲武堂出身的军官顶替的想法。

所以,朱永兴才想出了函授的办法。一方面是把这些人纳入体系,一方面由讲武堂发行类似期刊的教材,也能促进军官的不断进步,掌握最新的军队动态,了解新装备的运用知识……

夏国相、胡国柱、李嗣兴,甚至是叙国公马惟兴的眼睛都亮了,不约而同地看了看魏君重肩膀上与旁人不同的军衔标志。

军制改革中暂时并没有提到军衔,但他们都是阅历丰富,自然知道以后在军中必然是以军衔论等级,掌实权。特别是朱永兴登基即位后,讲武堂和书院在军政的分量骤然增加,出身于此的哪个不是自诩天子门生,哪个不是喜色盈面。

函授,算是朱永兴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门,指出了一条能够适应军制改革的晋升之路。象叙国公马惟兴这样的,也就不必因为要拉下脸面去讲武堂,跟一群年轻人在一起学习而感到为难了。

虽然变通并不是朱永兴所情愿的,但实际情况如此,他也只能寄希望于象晋王、赵王等老一辈将领退下来之后,才能够走上正轨了。

此番召见,一是表示亲近和笼络,二是让众将更清楚目前的形势,以及整个战略的大概,使他们对将要进行怎样的军事行动心中有数。

第二天,朱永兴在原皇宫的奉天殿对众将进行封赏。各部尚书皆至,文武官员侍立丹摒之北,侍从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


状态提示:第四章 封赏,台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