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我不是天王>第四百五十五节:氛围

作为好莱坞传统八大,美高影业的经营风格一直是偏向保守稳健的。

在易主之前,他们倾向于聘请好莱坞本土的知名制作人、导演、编剧等创作团队,邀请好莱坞本土的知名影星出演,以这种模式制作电影。“新”,“奇”这些形容词,从来都是跟美高影业无缘。

但是在易主之后,没公安营业的经营风格开始转变。

这一点最开始体现在他们宣布的那个与华国影视公司合作的跨国计划,在这方面,他们是好莱坞这么多公司里第一家这么做的。放在以前的美高,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且这个跨国际化的涉及资金还不小,就算在好莱坞,也能到前五了——以前的美高影业,虽然投资从来不会小,但也从来不会太高。

在投资金额上,美高影业也从来都是稳重的那一种,就像一位沉稳的老人。

像这种投资额直接冲到好莱坞前五的,放在以前的美高影业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是好莱坞业界首次见识到易主之后的新美高风格,而在之后,他们对于现在的这个美高的认识越来越多。

在宣布了那个跨国计划后,美高影业并没有就此停下。

接下来的几年,他们在各大电影节上出手阔绰,曾在好几个几家公司都看好的独立电影上击退其他公司,也曾对于无人问津的电影作品果断出手;在制作上,他们不像过去的美高,他们不再局限于好莱坞,而是从加拿大找来导演、从北欧找来演员、从澳大利亚找来配乐师;在制作规模上,他们不再是那种不高不低的“大制作”,他们可以宣布制作成本直冲前五的电影计划,也投资过只有几百万美金的小成本……

这种风格,和过去的美高影业无疑是截然不同的。

过去的美高,就像是一位严肃古板的老人,而现在的美高,则像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小伙子。

严格来说,两者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分,各有优劣:老人古板落后,但是经验丰富,小伙子精力充沛,却容易莽撞。

事实也证明,经营风格的转变,并没有让美高影业立刻腾飞起来。

他们购买、投资、制作的电影项目有成功的,比如说他们在戛纳上买的那部《乔纳森》,原本是没太多人看好的,大家都觉得过于文艺了,又没知名主创,北美的票房预估不会好,美高却是以300万美金出手买下,而在北美地区上映之后,最后落画时的总票房竟然有4800万,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也有失败的,比如说,他们从科lún_gōng司手中不计成本抢下来的那部《十三号公路》,最终出价到了1200万,让科lún_gōng司遗憾退出竞争,因为在科lún_gōng司看来,这部电影不错,但是到这个价位,可操作空间已经不大了,风险急剧上升,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这部电影在北美最终收下了2100万的票房;

还有意外之喜的,比如说美高不拘一格广纳人才制作的《死亡游戏》,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和口碑,里面的那位澳大利亚配乐师随后被《克隆岛》剧组请去,并凭借此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配乐,成为了好莱坞目前非常火热的一位配乐,算是给好莱坞贡献了新的人才……

美高影业并没有立刻腾飞,但是和过去不同的是,他们从死亡线上活了过来,并在稳步发展,这就是现在的美高。

而因为美高现在很活跃,动作很多,时间又拖得太久没有新消息公布出来,所以除了一些一直在关注的有心人外,人们一时之间竟差点遗忘了美高几年之前宣布的那个大动作,直到现在。

美高影业终于进一步公开了他们几年前的那个跨国计划的详细内容。

电影名《r》,制作成本最终控制在1.9亿美金,是一部纯3d拍摄的科幻电影,将于今年暑期档全球同步上映。内容方面,本片是由华国导演沈欢执导,担任总导演,导演组成员有斯坦蒙图等人,演员方面,由华国演员沈欢、宋一,好莱坞演员珍妮佛·韦弗,史汤达·威廉姆斯等主演,另外,梵森工作室是该片主要主要特效提供方……

这个消息公布出来之后,整个好莱坞、乃至于美国的社会反映是非常怪异的。

《洛杉矶时报》率先报道了这则消息,随后,《今日美国》也跟进报道了,还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也都报道了这则消息。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这可是美国传统三大报,全部进行了报道,《今日美国》则是如今全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也是几大报里面最年轻的报纸。而且这些报纸给的版面还都很不错,从娱乐版来说,算是黄金位置了,并不是什么边边角角的位置。只是这些报纸不约而同地都只是刊载信息,并没有对此做出进一步的评价解读,尤其是针对其中的某些“点”。

他们不适合对此进行进一步地解读,那很危险,不过老练的他们都知道,只要刊登出来,就够了。其余的,大家自会自行理解,大家心照不宣。

在这一点上,老美倒是很有华国的含蓄范儿了。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纽约的牙科医生杰森在早餐卓上喝着咖啡看到了这则新闻,眉头一挑,很是惊讶,并将之与妻子分享,随后开玩笑道:“我想美高的管理层的脑子们一定是集体去了夏威夷休假,他们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并且他们对此似乎很有信心,这是最可怕的。”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五节:氛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