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受业太学,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
——《华夏春秋》·《武帝纪》
富春城的一家酒肆中,孙家父子正和一人在交谈着什么。
“文台,令子才思敏捷,这首诗写得实在是大气磅礴。”只见那人听到孙策的诗歌不住的点头称赞。
“仲昭,过奖了,小子不过信手涂鸦罢了”孙坚自谦道。
“这次我从京都而来,一是扬州刺史臧旻向上推荐文台,所以提前来为兄道贺,二是我听说策儿自幼文采斐然,而我在京中也有些熟识,所以打算将策儿送进太学。”此人一边不紧不慢的说着,一边看着孙坚的反应。
孙坚听着那男子的话先是一喜,随后又把头低了下来,似乎在考虑什么,而孙策此时也有些发愣站在一边。那人见孙家父子都沉默着,自己也不作言语,厅中的气氛不免有些尴尬。
“仲昭,策儿毕竟还小,此去洛阳千里,路途遥远,况且身在异乡我怕策儿会有所不适。”孙坚从沉思醒来缓缓说道。
“这……文台,我十五岁便出来经商,那次你救我不也仅仅十七岁嘛,更何况策儿异于常人,远非你我能比,这件事我看还是征求一下策儿的意见吧。”那人看向孙策希望得到满意的回答。
孙策舔了舔发干的嘴唇道:“父亲,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里我虽然受到众人的关爱,但如果一直待下去无疑是坐井观天。而且现在我已经可以照顾自己,所以这次我想跟陆叔去洛阳见识一下。”不等孙坚回驳,孙策就出言说道。
孙坚有些恍惚,自言自语的说着:“这样也好,也好。”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果然没多久孙坚的诏书下来了,孙坚被任命为盐渎县丞,即将走马上任。吴郡和孙坚交好的人都来到孙家祝贺,当众人得知孙策要去洛阳读太学时,很多人也不免感慨,孙家出了孙坚孙策,日后孙氏必能兴旺起来。
“策儿,你陆叔是我年少时结交的一位商人,当时船上遭遇海盗,我算是帮了他一回,这么多年也算为父一至交。孙坚顿了顿抬头看向孙策,“洛阳不比吴郡,你还要多加小心才是,还有你武艺虽有小成,但更应励精图治,断不可荒废了。孙策点头应了下来,而孙坚又是一番嘱咐才算是安下心来
孙策看着远方送行的家人和这些年各县结交的朋友们,看着逐渐远去的城门楼,看着那熟悉的小道,心中百感交集,不禁落下泪来。
车内的陆胜看到落泪的孙策叹了口气安慰道:“我想文台兄用不了多久就会调入京中,你且安心在太学读书,其余需要什么都由我来安排。”
孙策听到陆胜的安慰,勉强笑了笑,此次前往洛阳,孙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孙策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到来,所以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洛阳之地,天子脚下定是不凡,孙策也想找一些人来帮助自己,毕竟这是汉末,自己一个人的能力还是差得远。
千里路程,也无风雨也无晴。十日之后,孙策一行人来到了洛阳城墙下。
“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九陌鼓初起,万车轮已行。周秦时几变,伊洛水犹清。二月中桥路,鸟啼春草生。孙策看着眼前的洛阳城便又吟起诗来。
“好一个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京都之中的起起伏伏,可不比吴郡那般自由,我如今还有些事,就先让陆三带你回府吧。”陆胜向孙策赞道,随后唤来身边的仆人陆三,嘱咐了几句。
孙策也没有异议,跟随陆三向洛阳城中走去。
洛阳城中,道路甚是宽阔,店肆林立在两旁,来往行人络绎不绝,有整齐成队四处巡逻的士兵,有四人抬着的轿子,有结伴的读书人。不远处还隐隐传来商贩甚有韵味吆喝声,偶尔有人骑着马穿过闹市,人们也都习惯的躲闪着。
孙策缓缓的走着,感受这千年古都的魅力,这座被无数诗人所描写所赞美的城市,这座文人雅士所向往的京都,这座历经千百年战争洗礼的要塞。
几度繁华昌盛,几度沦为废墟,如今繁华喧嚣的背后,却不知隐藏了多少的危机。孙策叹了口气,天下大势还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常理,自己现在只希望苟且于乱世,何求闻达于诸侯。
孙策摇了摇头,似乎不太喜欢这种吵闹的感觉,随后向旁边的小道走去。陆三看到孙策的行动也不言语只是在后面紧紧跟随着。
孙策不知道路怎么走,只是凭感觉胡乱的走着,不过离那闹市是倒是越来越远了。陆三正思索着怎么出言阻止,孙策突然停下了。
孙策自言自语道:“此处曲径通幽,绿草如茵,想不到洛阳城中还有这等世外桃源。”
“公子,此地家奴也未曾到过,恐是哪位王侯静修之地,还望公子随我速回陆府”陆三低头劝道。
“王侯将相,能有如此雅气,怕也不是那种小气之人,今日拜访一下也未尝不可,况且时日尚早,回陆府也不急于一时。”孙策笑了笑,便抬步向前走去。
陆三也无可奈何,只有跟上孙策的脚步。
穿过一段弯曲的小路,前方却是有一处宅子,孙策加快了脚步,走到门前朝那门匾上看去,只见上面用苍劲的小篆写着“贾谊祠”三个字。孙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旁边的陆三却不解的说道:“此地怎么会有贾谊祠呢,洛阳城外,明明有一座贾谊祠的。”
如此一来孙策对眼前的祠庙更好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