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确实没有料到,银盔武士竟然还是,一个棍术大家。
棍术使得好,有一个非常有利的特点,那就是可以用棍子两头,倒换起来用。
这样一来,使用棍子,就非常的灵活,可以快速倒手,令人难以防御。
常乐面对着,银盔武士疾风暴雨般的棍法攻击,他的选择也很简单。
还击!
以攻对攻!
常乐使用的是枪法。
枪法在旧时代以前,被称为百兵之王,其主要动作为拦、拿、扎,由上古矛戈发展演变而成,品类繁多。
这枪有大枪花枪双头枪等区别,其中大枪和花枪均只一个枪头,双头枪的枪杆两端各一个枪头。
不过在旧时代以后,大多数枪法多已失传。
主要枪术以拦、拿、扎为主,此外还有点、崩、挑、拨、缠、舞花等法。
常乐扎枪,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达枪尖,可以说枪扎一线,出枪似潜龙出水,入枪如猛虎入洞。
扎枪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为要法,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
持枪稳活,前管后锁,两手持枪,稳而不死,活而不滑,持枪之势,贵为四平,所谓四平,即顶平、肩平、脚平、枪平。
常乐根不离腰,三尖相对,所谓三尖相对即鼻尖、枪尖、脚尖。
他扎枪射时直出直入,平正灵活,迅速,腰腱劲直透枪尖,势如潜龙出入。
常乐将扎、搕、挑、崩、滚、砸、抖、缠、架、挫、挡等动作,熟练使出。
常乐身不离枪,枪不离中心,将雄厚的臂力,腰力腿力和良好的身法,还有灵敏的步法相配合,以身步前送,上架时至头顶即回,下压时一磕敌械即回。
正所谓持枪四平,三尖相照,这是由于枪长,所以必须两手持握使用,是持枪特有的基本姿势,指前持枪身中段,后手握把根靠腰,下蹲成马步,要求做到头顶平,肩平,足平,枪平的技法要领。
三尖相照是指持枪时强调要求中照枪尖,上照鼻尖,下照前脚尖,三尖要保持在一个直线方向上,侧身直对前方,不但缩小了受敌面而且枪尖护住前方,可拒敌于枪尖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了保证出枪攻出时子午不偏,目标准确。
持枪四平,三尖相照,形成了一个立身中正,脚下稳固,人枪合一,灵活应变的整体姿势,有利于攻也有利于守,此姿势又称为中平枪。
常乐持枪稳活,前管后锁,这持枪也必须稳活,不稳容易脱把,不或则出枪变化不快。
前管后锁是指,在枪术运动过程中,两手控制枪身的基本手法,握于枪身中段的前手要像管一样握住枪杆,既能套住枪身又不使脱手,又能让枪杆在手中自由出入滑动,成为枪的运动支点,控制枪的运动方向,随时能自如地调节握把的松紧度,和控制枪的发力。
后手要像锁一样牢握枪把,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枪法,如扎崩劈托抽拉云拔等等。
枪扎一线,圈不过斗,枪扎一条线,此为判定扎枪技术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直扎远取是枪术的优势和特长,为枪术最主要的进攻技法。在扎枪时需沿枪身纵抽用力,使枪身直线扎出,力达枪尖,发出寸劲,达到平直而快准的要求,不但扎得疾而且要收得快。
拦拿圈转乃是枪术最主要的防守技法,圈不过斗是指在做拦拿圈转枪时,要严格以直径不过一斗的宽度,即一个身体的宽度为限。这其实是为了保证防守的严密性,不致因拦拿圈转过宽,而使对方避开枪尖近身作战,失去长兵优势,转动不灵,以致受制于人。
所以枪扎一线,圈不过斗,是扎枪和拦拿圈绞类枪法的重要技术标准。
银盔武士用棍,而常乐用枪,这两人各施一技,却用得都是长兵。
这枪术与棍术,却是有相通之处,有去掉枪头就是棍,装上枪头就是枪之说。
棍法非常注重技巧,持棍搏击在技不在力,有“拳怕少壮,棍怕老狼”,之说。
徒手搏斗,力大气雄者可占不少优势,但用棍搏击,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棍法在技击上不主张硬拼劲力,而是讲究技巧方法,刚柔并济,要考虑棍与敌方兵器距离之远近,计算时间,明确变化,生死门之趋避,老嫩棍之进退,控制发力,回击点之内外.座机得势,巧妙地战胜对方。
使棍与使枪一样,都要求中平正直,中直实为棍路之主。
以棍梢粘缠对方棍,手一动,向左划弧拦开对方棍梢,或向右划弧格开对方棍梢;或围绕对方棍梢旋转划圆,使棍梢不能逃离。运用此棍时,要求劲力缠绵不断,沾连粘随,一得机势即劈滑对方的手。
其实以棍击人,最有力的地方,还是在棍尖,和离棍尖约一尺内的,那一段棍梢中。
这段棍的击打力量,要比其它地方击打力量要大,所以,棍尖和离棍尖一尺以内的一段棍梢中的任何一点,都称力点。敌我双方搏击,彼此都想用这一段棍来打对方。
向生门闪,就是避开敌人一世的力点;若向死门走,即是自己投身于敌棍的力点之内,自投罗网。
当对方发棍攻来,就要立刻判断出哪边是生门,哪边是死门,应该向哪边闪避。
在与常乐对战时,光头少女始把棍尖指向常乐,跟着常乐的闪避进退而变,始终使常乐落入棍尖圈击的范围内。
这全是因为一个人的胸宽,不超过一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