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贫农大魔师>第177章 阿黄出关

草长莺飞三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妮儿也开始沐浴在*光下,躺在竹摇篮里,太阳照得人身上暖融融的,暖风吹得令人有种微醺的感觉。

菜园子里,刘淑英卷起袖子正在锄地。

“淑英,昨儿聚餐过后,太晚了,也忘了问你了,县城怎么样了。”刘姥爷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两个山核桃,做转球活动着自己的手指。

这些日子不停地写标语,饶是他修为深厚,也有些吃不住了。

刘淑英停下手,扶着锄头,笑道,“我没想到,全城总动员。小将们不来则罢,来了定让他们铩羽而归。”

“应该是全县总动员吧!”刘姥爷笑道。

“对了!咱们县中央,立着一面鼓石,真是屹立数丈,形如大鼓……宛如剑劈,石壁上刻有古人题词多幅,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刘姥爷担心道。

“爸,这个您老就别担心了,我去看了,有心人将晋代保存至今的石刻仔细用水泥给糊住了。”刘淑英蹙了下眉头道,“也不知道是谁?管他呢,只要没有彻底的敲烂打碎就好。总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有心人,我看是有意为之。”刘姥爷高深莫测地说道。

“爸,你这么一说,我想我知道是谁了。”刘淑英扔掉手中的镢头,走到刘姥爷身边小声地说道,“爸,你猜我在西山大佛寺看见谁了。”

刘姥爷一撩眼皮子,“瞧你神秘兮兮的模样,谁呀!就别卖关子了,总不会惊动县委了吧!”

“爸,你怎么猜得这么准,我看见咱的县长大人了。”刘淑英惊讶地说道。

“哦!是他呀!他可是……”刘姥爷一想就明白道,“他是去贴封条的。”

“对!人家不愧是政府,这资源就是丰富,像是咱小老百姓,到最后,连孩子们的作业本都用上。”刘淑英语气酸酸地道,“大佛寺自然离不开佛像,这大雄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高大的佛坛上由东而西排列着七尊佛像: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伏、拘那含牟尼、释迦牟尼。正中的毗婆尸塑像最高,合座高度为8.6米,向两侧依次排列,真的雄伟壮观。”

“要不这大佛寺,又叫七佛寺。”刘姥爷笑道,“老和尚怎么整的。”

“呵呵……人家,先用红纸封住佛像,再将主席的超大画像贴满了佛身,大雄宝殿的‘正法眼藏’匾用写有“破除迷信”的纸盖住;楹联:三日修心千载宝,百年贪物一朝尘。也封住了,左边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坚决拥护,右边则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坚决反对!”

“咯咯……”妮儿毫不客气地笑了起来,真是彪悍的回答!

“梁柱上的‘阿弥陀佛’则用‘**到底’覆盖住。墙上的花窗、雕砖均糊上白纸,写上**标语。”刘淑英讪笑道,“人家可比咱的正规多了,行动力也快速多了。”

“我记得这七佛寺,还收藏着好多佛家经文的。”刘姥爷突然想起道。

“哦!那些都藏到了附近的生产大队,用马车、骡车运走的。”刘淑英接着说道,“无法搬走的则用主席画覆盖,两旁的玻璃则配以‘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和‘紧跟毛主席永远**’。殿内的精美壁画,用巨型的木板将壁画覆盖,再贴上“主席语录”。”

“你笑什么?”刘姥爷诧异的看着她道。

“爸,你让我笑完了,再说。”刘淑英笑够了,才道,“你说寺门紧闭,我理解,可是这寺里的和尚们都打扮成**小将的模样,这墙头打出工厂和学校**小将的旗帜,这下子是双保险!这么做下来,也不知这一千多年的佛寺能否吓退了**小将。”

“放心吧!一定能。”刘姥爷坚定地说道,“我们做了这么多,不会白费的。”

妮儿心里腹诽:是不会白费,保住了又如何,县城中连片的四合院,躲过了这一次,不知道能否躲过十几年后造城运动。

佛寺成了旅游景点,人民!景点喊你来埋单……

嘲讽归嘲讽,总之还留下来不是吗!这方法总是人想出来的不是吗?

※※

刘淑英重新进了菜园子,拿起了锄头,继续锄地。

“爸,这村子里好安静。”刘淑英弯腰拿着镢头刨地。

“春雷响,万物长,村里的人都到了田间地头了。”刘姥爷笑道,“今儿不是惊蛰吗?正好也是‘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地方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了。咱农人啊!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了,咱家妮儿也要开始活动了,不闷在家里了。”刘姥爷眉眼含笑看着躺在竹摇篮里。

“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刘淑英一面刨地一面嘀咕道,真是一派诗情画意耶。“咱家的姚姑爷又要开始一年的忙碌了。”

“是啊!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刘姥爷笑道,“妮儿记住了吗?惊蛰春耕始,黄淮地区的也就是咱这里的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

“惊蛰!”妮儿跟着念道。

“对哟!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劳动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刘淑英笑道,“爸,你这是要教妮儿种田啊!”

“种田


状态提示:第177章 阿黄出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